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与黎邵西教授书
banner"
>
今人言综合各科学之原理,以求得哲学上普遍之根本原理。
此其说非无似处,而实不通哲学。
哲学是智慧的学问,非仅在知识上用功,可悟一贯之理。
佛家必得根本智,而后起后得智。
(后得智,即辨物析理的知识,乃依根本智而起者。
此亦有资乎经验,故云后得。
兹不暇详论。
)吾前儒主张先得一本,而后可达万殊。
此彻底语也。
盖哲学之究极诣,在识一本。
而此一本,不是在万殊方面,用支离破碎工夫,可以会通一本也。
科学成功,却是要致力于支离破碎。
此四字,吾先哲之所病,而科学正要如此。
但哲学必不可只如此。
(下一“只”
字者,哲学在知识方面,也须用过支离破碎工夫,但不可只是如此而已,必另有工夫在。
)若只如此,必不可识万化根源。
(化源者,即所谓一本是也。
此处不是各种知识贯穿得到的,正须反求自得。
儒之体认,佛之内证,皆非今人所诮为神秘,而是应实证会之境。
)
所以于科学外,必有建本立极之形而上学,才是哲学之极诣。
哲学若不足语于建本立极,纵能依据一种或几种科学知识出发,以组成一套理论、一个系统,要其所为,等于科学之附庸,不足当哲学也。
哲学如依据一种科学以解释宇宙,总不免以管窥天。
如近人好据物理学中之相对论与量子论而言宇宙为如何如何,谓其无似处固不得,然谓作如是观者果已得宇宙之蕴,毋乃太戏论乎?又如生物哲学,视宇宙为一生机体,谓其无似处亦不得,然格以东方哲人之义,则犹见其尚未识生命之源。
其不免戏论,则与根据物理学而解析宇宙者又同也。
大凡哲学家多是以一只眼去窥宇宙,无法避免戏论。
孔子于《易》,言“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此言变动不居的宇宙,而有个至一的理,为万物所资始,故万变而莫非贞正也。
老子言“天得一以清”
,(天者,无量星云或星球也。
清者,言天之德。
无垢曰清。
一者,绝对义。
天何由成?盖得至一的理,以成其清,而始名为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