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正如佛家所谓烦恼即菩提,(现代卑劣的中国人,万不可误解此义而谬托于此、千万注意。
)何可一概屏斥!东方言修养者,唯中国道家反知识、恶奇技**巧。
此在今日,不可为训。
儒家元不反知,弟前文已说过。
印度佛家,本趣寂灭。
然及大乘,始言无住涅槃。
(生死涅槃两无住著,名无住涅槃。
小乘只是不住生死,却住着涅槃。
及至大乘,说两无住,即已接近现世主义。
)又不弃后得智,(彼说后得智是缘事之智,即分辨事物的知识。
此从经验得来,故名后得。
)斯与儒家思想,已有渐趋接近之势。
然趣寂之旨,究未能舍,此吾之《新论》所由作也。
《新论》只把知识另给予一个地位,并不反知。
儒家与印土大乘意思,都是如此。
弟于《大学》取朱子《格物补传》,亦由此之故也。
朱子是注重修养的,也是注重知识的。
他底主张,恰适用于今日。
陆王便偏重修养一方面去了。
弟于此一大问题研索甚久,自有无限意思。
唯以五十病躯,略无佳趣,提笔便说不出来。
拉杂写此,不知吾兄于意云何?尊意有所不然,即请尽情惠教。
又此信以东方之学为哲学,自时贤观之,或不必然。
但弟素主哲学只有本体论为其本分内事。
除此,多属理论科学。
如今盛行之解析派,只是一种逻辑的学问,此固为哲学者所必资,然要不是哲学底正宗。
时贤鄙弃本体论,弟终以此为穷极万化之原,乃学问之归墟。
学不至是,则睽而不通,拘而不化。
非智者所安也。
见体,则莫切于东方之学。
斯不佞所以皈心。
此信请与张申府先生一看。
吾与彼主张本自不同。
但同于自家主张以外,还承认有他。
原载《十力论学语辑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