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凿者,穿凿。
刻意求入,而不顺物之理,又乃矜其私智,求通乎物,而未免殉于物也。
圣人之知不如此。
)此明性智之发用,缘虑事物,而成知识,是乃妙用自然,不容遏绝者也。
《语要》卷三谈《大学》格物有云,若老庄之反知主义,将守其孤明,而不与天地万物相流通,是障遏良知之大用,不可以为道也。
(良知,即《新论》所云性智。
)故经言致知在格物,正显良知体万物,而流通无阂之妙。
格者,量度义。
良知之明,周运乎事事物物而量度之,以悉得其有则而不可乱者,此是良知推扩不容已,而未可遏绝者也。
余于《大学》格物,不取阳明,而取朱子,此即不主反知之明证。
《语要》卷二“答任继愈”
有云,向来以尊德性、道问学,为朱陆异同。
(中略)佛家有宗与教之分,教则以道问学为入手工夫,宗则以尊德性为入手工夫。
西洋哲学家,有任理智思辨,即注重知识者,亦有反知而尚直觉者。
其致力处,虽与陆王不可比附,要之,哲学家之路向常不一致,而尚直觉者,虽未能反诸德性上之自诚自明,要其稍有向里的意思,则与陆子若相近也。
(注意“若相近”
三字。
)重知识者,比吾前儒道问学之方法更精密,然朱子在其即物穷理之一种意义上,亦若与西洋哲学遥契。
人类思想大致不甚相远,所贵察其异而能会其通也。
哲学家路向,略分反知与否之二种,殆为中外古今所同。
《新论》本主融通,非偏于一路向者。
学问之功,始终不可废思辨,是未尝反知也。
学必归于证量,游于无待(证量,即真体呈露,故无待),则不待反知,而毕竟超知矣。
夫学至于超知,则智体湛寂,而大用繁兴,所谓无知而无不知是也。
《新论》附录“与张君”
有曰,吾平生主张哲学,须归于证。
求证,必由修养,此东圣血脉也。
然学者当未至证的境地时,其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有触而求解决,必不能不极用思辨。
思辨之极,而终感与道为二也,则乃返求诸己,而慎修以体之,涵养以发之,始知万化根源,无须外觅。
宋人小词云,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正谓此也。
又曰,玄学者,始乎理智思辨,终于超理智思辨,而归乎反己内证,及乎证矣,仍不废思辨。
但证以后之思(思辨,省云思,后仿此),与未证以前之思自不同。
孟子曰,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为证后之思言也。
又曰,玄学亦名哲学,是固始于思,极于证,证而仍不废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