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他们手把手地教农民识字,在村头的大树下、在简陋的祠堂里,开办起热火朝天的扫盲班。
他们的作风与旧式读书人截然不同。
他们没有“秀才公”
的架子,不穿锦服,不说拗口的“之乎者也”
,说的都是农民听得懂的大白话。
他们和农民一起啃窝头,喝凉水,手上磨出了茧子,脸上晒得黝黑。
这种“接地气”
的作风,迅速赢得了底层农民的好感和信任。
“这新来的李先生,一点读书人的臭毛病都没有!”
“是啊,还帮俺家修犁头呢!”
“晌午歇着的时候,还教娃们认字,不收钱!”
农民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这些新知识分子的认可。
然而,夜晚,当村庄沉寂下来,这些文化战士们却点起油灯,开始了另一场艰苦的脑力劳动。
他们伏在简陋的桌案前,苦思冥想,奋笔疾书,撰写着一篇篇反驳当地顽固士绅的文章。
与此同时,那些被触及了根本利益的旧式秀才、举人们,也并未坐以待毙。
他们白天被强制参加劳动,累得腰酸背痛,但到了晚上,同样强打精神,在灯下绞尽脑汁,写下一篇篇“檄文”
,痛斥人民军“倒行逆施”
、“违背圣人之教”
、“破坏千年规矩”
,试图用他们熟悉的伦理纲常来蛊惑人心。
一场新旧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大战”
,在晋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悄然爆发!
这场大战的主要形式,就是张贴告示、传阅小册子、以及在集市、祠堂等公共场合进行公开辩论。
旧知识分子们引经据典,张口“子曰诗云”
,闭口“朝廷法度”
,试图用传统的权威来压制对方。
而李秀才等新知识分子,则针锋相对,他们不再纠缠于繁琐的经义解释,而是直指问题的核心——阶级和利益!
他们用通俗的语言,揭露旧士绅如何与官府勾结、如何利用功名特权逃避赋税、如何将负担转嫁给农民;他们质问:“圣人之教,可曾教你们盘剥乡邻?朝廷法度,可是为你们欺压百姓而立?”
他们大声宣告:“人民军的规矩,就是让种田的人有饭吃,让干活的人有衣穿!
这才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这场论战,让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无功名也无产业的底层读书人(如普通的私塾老师、落第童生)看得目瞪口呆,头皮发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