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全民动员,深挖洞,广积粮修建地下粮仓:各村寨成为了巨大的工地。
在人民军战士和民兵的指导下,村民们利用山坳、坡地、树林深处,甚至自家院落后面的隐蔽处,挥汗如雨地挖掘着地道和窖洞。
老人和孩子负责运送泥土,青壮年负责挖掘和加固。
这些地下粮仓位置隐秘,结构坚固,有的还设置了伪装和多个出口,旨在将宝贵的粮食藏匿于敌人的眼皮底下。
分散储备物资:除了集中的大型粮仓,各村还实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
的策略,鼓励村民将部分粮食、盐巴、布匹等紧要物资分散藏匿在家中地窖、夹墙等地方。
妇女们则忙着将粮食炒熟、磨成粉,制作成更易保存的干粮。
抢收与藏粮:针对可能来不及收割的情况,农会组织了“抢收队”
,时刻关注庄稼长势和敌情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组织人力抢收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庄稼,并迅速运往隐蔽粮仓。
开辟秘密粮道:在一些偏僻的山路、林间小径,由可靠群众和民兵把守的秘密运输线被开辟出来,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转移粮食和人员。
二、三级武装,严阵以待人民军主力:作为根据地的拳头力量,各中队加紧练兵,重点演练山地游击、伏击、阻击、夜战等战术。
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向根据地外围进行武装侦察,扩大警戒范围,力求提前发现敌情。
赤卫队(民兵):各村青壮年组成的赤卫队,装备虽然简陋(梭镖、大刀、土枪为主),但士气高昂。
他们负责村寨的日常巡逻、岗哨,并配合人民军进行军事训练和工事修筑。
他们是人民军最可靠的后备力量。
儿童团:孩子们也被组织起来,负责站岗放哨、传递消息、查路条等辅助任务。
他们年纪小,不易引起敌人注意,却成了根据地的“千里眼”
和“顺风耳”
。
三、后勤保障,全民参与妇女后勤队:根据地的妇女们发挥了“半边天”
的作用。
她们组织起来,为部队和民兵缝制军衣、军鞋,制作干粮、照顾伤员。
许多妇女还参加了武装和救护训练,成为战斗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
生产与支前:在紧张备战的同时,农业生产并未放松。
村民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抢种抢收,发展副业(养殖、榨油等),努力做到“生产支前两不误”
。
整个农村根据地,仿佛一个巨大的蜂巢,虽然忙碌,却秩序井然。
田间地头,是辛勤劳作的身影;山林之间,是隐蔽工事的轮廓;村寨内外,是巡逻警戒的民兵。
一种“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的磅礴气势,在根据地悄然形成。
陆鸣穿梭于各村之间,视察工作,解决问题。
他看到村民们虽然辛苦,但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保卫家园的决心;他看到战士们虽然疲惫,但训练场上的喊杀声震天动地;他看到各级干部虽然忙碌,但处理事务井井有条。
他知道,尽管未来的战斗可能异常残酷,但有了这样坚实的群众基础,有了这样一支经过锤炼的人民军队,有了这样充分的战备动员,根据地就一定能够粉碎敌人的任何围剿,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这场轰轰烈烈的备战运动,不仅是在储备物资和修筑工事,更是在凝聚人心、锤炼队伍!
它为即将到来的风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却比任何城墙都坚固的防线——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