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辰刚在多村群里收到青山村速生艾草的出苗照片,眉头就轻轻皱起。
照片里的苗田东一块西一块,有的地方苗密得挤在一起,有的地方连芽都没冒,赵村长的附言透着急:“撒种时明明按红绳标的行距,咋出苗差这么多?再这样,20天后怕是收不够补库存的量。”
紧接着,溪头村李书记的消息也发来:“老人们泡了三天脚,关节不疼了,可脚底板裂得流血,有的还起了干皮,问是不是泡脚水太烫,可按之前说的‘不烫脚’调的水温啊。”
邻村的小虎更委屈,发了段煮水的视频:有的徒弟煮艾草煮了10分钟,有的煮了30分钟,问“到底煮多久”
,他也说不清,“之前只说煮20分钟,可村里的锅有大有小,小锅煮10分钟就熬干了,大锅煮30分钟还没出味,老人们说药效越来越淡”
。
最麻烦的是赵天宇的反馈:“跨村调货才三天,记录就乱了——青山村给溪头村调了5斤薄荷,两边记的数量对不上,一个写‘5斤’,一个写‘半袋’,后续查库存根本没法核,得想办法统一记录。”
林辰指尖划过“出苗不均”
的字眼,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基层的问题从来藏在“细节里”
,连播种、煮水的小偏差,都会影响最终效果。
他先给李教授打去电话:“李教授,速生艾草出苗不均,有的地方没发芽,是不是种子没处理好?村里有草木灰,能不能用来拌种促发芽?”
李教授在电话那头立刻应道:“正好!
种子表皮有蜡质,用草木灰拌种能打破蜡质层,还能防地下虫咬根。
按‘1斤种子拌2两草木灰’的比例,拌均匀再撒,没发芽的地方赶紧补播,我这就带草木灰去青山村,教村民拌种。”
挂了电话,林辰又拨通张主任的微信。
屏幕里,张主任正对着“皮肤干燥”
的反馈查资料:“老人皮肤油脂少,泡完脚水分流失快,得配个‘护脚方’。
村里肯定有山茶油,泡脚后涂一层,再用旧袜子套着睡觉,又保湿又不花钱;还能在泡脚水里加半勺蜂蜜,温和不刺激,比买护手霜管用。”
“再印成‘护脚小贴士’,贴在泡脚铁锅旁。”
林辰补充道,“正面画脚涂油的图,背面写‘泡完擦干→涂山茶油→套袜子睡’,不用写字多,老人看图画就会,小虎教的时候也省心。”
一旁的苏晓冉突然插话:“赵工刚才发消息,说能给ai加‘调货分类台账’——调货时必须填‘斤数+袋数’,比如‘5斤(1袋)’,系统自动生成统一记录,还能导出表格,各村对账时直接看;还能加‘煮水计时’功能,按锅的大小推荐时间,小锅15分钟、大锅25分钟,配着村里常见的铁锅照片,一看就懂。”
林辰拨通赵天宇的视频,屏幕里的他正画计时界面:“我还加了‘师徒教学打卡’,徒弟每次煮水后,拍锅的照片和计时结果上传,师傅能远程检查,不用再跑各村看,省时间还能统一标准。”
第二天一早,林辰带着李教授、张主任和赵天宇往青山村赶。
车子刚到村口,就看见赵村长领着村民蹲在苗田边,手里拨着没发芽的土:“这几块地连芽尖都没见,俺们扒开土看,种子还是干的,没吸着水似的。”
李教授从布袋里倒出草木灰和种子,现场演示拌种:“抓1斤种子,撒2两草木灰,用手搓匀,让每粒种子都裹上灰——这样能让种子吸水快,还能防虫子咬。
没发芽的地方,先浇点温水,再撒拌好的种子,三天就能冒芽。”
村民们赶紧找来盆和种子,跟着搓拌。
王奶奶边搓边问:“教授,这草木灰拌种,以后收的艾草会不会有怪味?俺们还得用它煮茶呢。”
“不会!”
李教授笑着说,“草木灰是碱性的,煮茶时还能中和艾草的涩味,更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