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山南村的草药地旁,李教授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把土捻了捻,眉头轻轻皱起。
“这土酸性太高,ph值不到55,枇杷苗和艾草根系扎不深,长得慢不说,叶子还容易发黄。”
林辰凑过去看,地里的枇杷苗果然比青山村的矮半截,叶子边缘泛着淡淡的褐色。
旁边的王奶奶手里攥着个空水壶,语气里透着急:“俺们天天浇水,可苗就是不长,看着青山村的艾草都能煮茶了,俺们村的还没膝盖高。”
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林辰忽然想起之前李教授说的“草木灰调土壤”
——基层的问题,从来都能用“土法子”
解决。
“李教授,之前存草药用草木灰防潮,调酸是不是也能用?”
李教授眼睛亮了:“正好!
草木灰是碱性的,按‘每平方米撒2斤’的比例混进土里,既能中和酸性,还能当肥料。
我这就教村民怎么测土、怎么撒灰,保证半个月苗就有变化。”
不远处,赵天宇正对着几位老人发愁。
离线ai系统虽然能离线用,但界面上的“症状选择”
按钮太小,老人们眼神不好,总点错;语音导航说“点击症状图标”
,老人却不知道“图标”
是啥。
“林医生,得把界面改得更简单,最好不用‘点’,光靠语音就能操作。”
林辰看向正在帮老人递水壶的小石头,忽然有了主意:“让小石头录‘全程语音导航’,比如打开系统就说‘想查睡不好,就说“睡不香”
’,老人说完直接跳对应方案,不用碰屏幕。
再把按钮改大,像村里的碗口那么大,老人摸着也能找着。”
赵天宇立刻掏出平板画草图:“我现在就加‘语音直达’功能,再把‘睡不好’‘没力气’这些常用症状,做成彩色大图标,背景用青山村的草药地照片,老人看着亲切。”
一旁的苏晓冉抱着厚厚的“随访记录”
,眉头也没舒展:“张主任刚说,跨村随访的医生反馈,每个村的日志记法不一样——青山村画月亮,溪头村画星星,医生要看半天才能对应‘睡眠时长’,效率太低了。”
林辰接过日志本,确实看得费劲:有的村用“√”
代表“吃了饭”
,有的用“○”
;有的写“喝了茶”
,没写喝的是薄荷还是艾草。
“得做本‘跨村随访手册’,把常见记录统一符号,比如‘月亮=睡眠’‘饭碗=饮食’‘叶子=草药’,再按村分类,附草药长势图,医生一看就懂。”
张主任正好从村卫生室走过来,手里拿着刚拟的手册框架:“我已经列了‘三大类记录’——睡眠、饮食、草药反应,每类配3个常用符号,还加了‘异常情况备注’,比如老人写‘叶子苦’,就标注‘可能是薄荷放多了’,医生不用再猜。”
接下来的两天,山南村的田埂上、村委会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李教授带着村民们筛草木灰,按“每平方米2斤”
的量,一把把撒进土里,边撒边教:“撒完要翻10厘米深,让灰和土混匀,别堆在根旁边,免得烧根。
过三天再浇次水,土就不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