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214章 数据求真 道显基层(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苏晓冉的电脑还停留在数据日志界面,报告厅里的空气却比刚才松快了些。

李教授率先起身,走到台前,手指在屏幕上滑动,逐行核对电子日志的时间戳:“这些记录的时间,和手写本上的日期完全对应,连修改痕迹都没有——看来不是刻意筛选的案例。”

张主任也凑过来,指着其中一条睡眠记录:“3月20日,王爷爷的睡眠从5小时提到65小时,当天的草药用量加了酸枣仁,这个调整依据是什么?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你怎么确保基层使用者能掌握这个度?”

林辰从背包里掏出一本线装的小本子,封面写着“青山村草药日志”

,里面是他用铅笔记录的草药配比和患者反应:“酸枣仁的用量是按老人的舌苔和情绪调整的——舌苔偏白就加3克,情绪烦躁就减1克,这些判断方法我都教给了村里的小石头,他现在也能帮着初步记录。”

他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有歪歪扭扭的字迹,是小石头写的“王爷爷今天笑了,喝了两碗枇杷叶茶”

“基层缺专业医生,但不缺愿意学习的人。

我的方案里,特意加了‘村民互助记录’环节,就是让方案能落地,不用依赖复杂设备。”

台下传来小声的议论,有几位观众拿出手机,对着林辰的日志拍照。

赵天宇站在原地,脸色从白转红,手指攥着西装袖口,指节泛白——他刚才调出的对比图,此刻还在大屏幕角落亮着,显得格外刺眼。

“我有个疑问。”

张主任回到评审席,拿起林辰的笔记本翻了两页,“你提到‘田间疗愈’每天两小时,基层村民大多要干农活,怎么保证这个时间能落实?不会变成‘额外负担’吗?”

林辰想起青山村的场景,嘴角弯了弯:“其实不用刻意抽时间。

春天采艾叶时,让老人跟着摘;夏天晒草药时,让他们帮着翻晒——劳作本身就是疗愈,比刻意安排的‘活动’更自然。

有次小石头帮王爷爷翻枇杷叶,两人边晒边聊天,那天老人的情绪评分比平时高了15分。”

苏晓冉赶紧点开手机里的视频,画面里是青山村的晒场:小石头蹲在竹筛旁,手里拿着片枇杷叶,给坐在小马扎上的王爷爷讲“这叶子煮茶能安神”

,王爷爷的嘴角带着浅笑,手里还帮着理草药。

“这是4月的随访视频,能看到‘田间疗愈’不是形式,是融在日常里的。”

李教授放下笔记本,目光落在林辰带来的草药标本袋上:“合欢皮配酸枣仁,你用的是1:2的比例,这个配比除了《本草纲目》的依据,有没有基层实践的调整?比如不同体质的老人,会不会有不适反应?”

“有过调整。”

林辰指着标本袋里的合欢皮,“刚开始用1:1,村里的李奶奶喝了上火,后来减了合欢皮的量,加了点麦冬,就没再出现不适。

这些调整都记在日志里,方案最后也附了‘体质适配表’,方便基层参考。”

他的话音刚落,评审席旁突然传来动静——赵天宇走到台边,手里捏着个u盘,声音比刚才低了些:“评委老师,我……我刚才的对比图,数据确实做了调整。

我以为‘优化’数据能让方案更亮眼,却忘了医学最基本的‘真’。”

张主任看了他一眼,语气没了刚才的严肃:“医学不是比谁的数字好看,是比谁的法子能帮到人。

你的ai系统本身有价值,但丢了‘真’,再好的技术也没用。”

赵天宇低下头,把u盘放在台上:“这里是系统的原始数据,准确率其实是82,没有92。

我会申请重新评估,也会向林医生道歉。”

说完,他转身走向出口,脚步比来时沉了些。

报告厅里安静了几秒,李教授突然鼓起掌,接着是评审席,然后是台下的观众。

李教授看着林辰,眼里带着赞许:“我们评审时,总怕‘中西医结合’变成‘两张皮’——要么是中医套西医的壳,要么是西医掺中医的名。

但你的方案,是真的把中医的‘情志调理’和西医的‘随访干预’拧在了一起,还能在基层落地,这才是我们要找的‘创新’。”

张主任也补充道:“我最在意的是‘可持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越来越可爱怎么办诸天最强女主如珠似宝我继承了古老神秘组织当我不死之后七十年代之军嫂来自古代重生八零暴发户式恋爱黑莲花皇后她权倾朝野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灶神崽崽穿成娃综对照组一世独尊山村小神农都市之仙尊归来仙界网络直播间从木叶开始的大剑豪万灵主君龙耀九天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死亡万花筒纯阳武神我的清纯大小姐少年王穿书后,我和男主死对头he了开局被骗加入向往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