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周三下午的学校大礼堂坐得满满当当,前排的评委席上摆着铭牌,张教授穿着藏青色中山装,手里翻着本线装的《千金方》,目光偶尔扫过台下——林辰坐在第三排,手里攥着本手写笔记,封皮上还画着小小的太极图案。
“下面有请反方代表,医学部赵天宇同学发言。”
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一阵掌声,赵天宇穿着定制的白衬衫,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缓步走上台。
他扫了眼台下的苏晓冉,嘴角扬傲慢的笑,点开ppt:“我方认为,中医缺乏科学依据,所谓‘辨证施治’不过是经验主义,就像这些药材,”
他指着屏幕上的图片,“看似分门别类,实则没有统一标准,甚至可能混淆使用,危害健康。”
屏幕上的ppt配色华丽,每页都标着私立医院的logo,可林辰一眼就看出不对劲——标着“麻黄”
的图片,叶子边缘是锯齿状,分明是细辛;标着“当归”
的切片,颜色偏浅黄,其实是独活。
他刚想抬手,旁边的胖子先凑过来小声说:“辰儿,他把细辛当麻黄了!
上次你还说过,细辛叶子尖,麻黄叶子圆,这都能弄错?”
赵天宇还在继续说,语气带着不屑:“比如治疗风寒感冒,中医用麻黄发汗,可现代医学证明,麻黄碱过量会导致心悸,这就是中医的落后之处——只看表象,不重剂量和成分分析。
反观西医,精准到毫克,这才是科学。”
台下有人点头,也有人小声议论。
苏晓冉皱着眉,掏出手机查药材图片,抬头时正好对上林辰的目光,悄悄比了个“加油”
的手势。
“下面有请正方代表,中医学部林辰同学反驳。”
主持人的声音打破了礼堂的安静。
林辰深吸一口气,把笔记揣进兜里,走上台。
他没拿平板电脑,只攥着支笔,站在话筒前时,语气比想象中沉稳:“赵同学说中医缺乏科学依据,我想先纠正一个错误——你ppt里的麻黄,其实是细辛。”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安静下来。
赵天宇的脸色变了变:“不可能,这是我从私立医院药材库调的图,怎么会错?”
“细辛叶子呈心形,边缘光滑,而麻黄叶子是鳞片状,长在茎节上,”
林辰抬手在空中比了比,“《本草纲目》里写‘细辛叶似小葵,柔茎细根,味辛而麻’,你图片里的叶子带锯齿,根须粗短,分明是细辛。
要是按你的用法,用细辛当麻黄治感冒,细辛的毒性会让人呕吐,这不是中医的问题,是用错了药材。”
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神农识药的画面——神农蹲在山谷里,手里拿着细辛和麻黄,对身边的弟子说:“此二药皆能散寒,然细辛性烈,需少量用;麻黄性缓,可发汗,误认则伤人。”
画面里,神农还把两种药材的叶子对比着看,“记清叶形,方能辨药。”
张教授在评委席上抬了抬眼,手指在《千金方》的封面上轻轻敲了敲,眼里闪过点赞许。
赵天宇的额头冒了汗,强撑着说:“就算药材认错,中医的‘辨证施治’还是没有数据支撑!
你说孙思邈的方子有用,有现代研究证明吗?”
“有。”
林辰的语气很肯定,“2023年《中医杂志》上有篇研究,用孙思邈《千金方》里的‘桂枝汤’治风寒感冒,有效率达89,比单纯用西药缓解症状快15天。
而且桂枝汤里的桂枝、白芍,现代药理分析显示,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这就是科学依据。”
他又举了例子:“上次校园义诊,我用孙思邈的‘独活寄生汤’治李阿姨的膝寒痛,她之前贴西药止痛贴不管用,敷了五天药就不疼了。
后来去医院做检查,膝关节积液减少了,这不是经验主义,是中医‘通经络、补肝肾’的理论,和现代医学‘改善局部循环’的原理是相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