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
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深褐色的梨膏,透着点亮:“刚熬好的梨膏,给你们和张爷爷带点。
张爷爷,你口干好点没?刚才看见你咽唾沫了,比昨天好多了。”
张爷爷笑了,这次没再抿嘴——嘴唇比刚才润了不少,裂纹也浅了点:“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穴位,我就不那么渴了。
一会儿再喝麦冬水,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支润唇膏:“给张爷爷买的润唇膏,无香料的,涂在嘴唇上不刺激。
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浅棕色的,耐脏,冬天戴正好。”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杏仁糕,胖子吃得最快,嘴里塞满了糕还说:“张爷爷,这杏仁糕也润嗓子,您也吃一块。”
张爷爷接过糕,咬了一小口,慢慢嚼着,没再像以前那样噎得慌。
冰糖放进去煮了三分钟,苏晓冉把搪瓷壶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才递给张爷爷:“爷爷您尝尝,要是觉得淡,我给您兑点蜂蜜水。”
张爷爷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淡,有甜味,还润嗓子,比我喝的润喉糖舒服多了。”
他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又咽了口唾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真不渴了!
刚才还觉得喉咙里发紧,现在觉得润润的,想再吃块杏仁糕试试。”
胖子赶紧递过一块杏仁糕,张爷爷接过,咬了一大口,慢慢嚼着,没再需要喝水:“能吃干的了!
以前吃这么大一块,得喝半杯水,现在不用了!”
张奶奶凑过来,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
上次张爷爷连说话都得捧着水杯,现在都能吃干杏仁糕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
张爷爷非要把自己晒的麦冬塞给他们——装在布袋子里,还带着阳光的味道。
李奶奶塞了罐梨膏,张奶奶则把织好的围巾拿出来,浅棕色的,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薄荷丛边挥手,张爷爷的声音很亮,“我煮了银耳羹等你们!
下次我肯定能吃炒花生了!”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杏仁糕的保温桶,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张爷爷能吃干杏仁糕了,还收了这么香的梨膏。
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王奶奶总觉得‘膝盖疼’,上下楼都得扶着扶手,咱们来帮她看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浅棕色的围巾,还在翻看刚才的笔记:“我明天去药店买点牛膝和杜仲,《本草纲目》里说牛膝能‘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正好对膝盖疼。
我还得记得把杜仲炒一下,药店师傅说炒过的杜仲‘丝多’,药效更好。”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
林辰看着身边低头记笔记的苏晓冉,又想起张爷爷吃杏仁糕时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份中医传承从来都不是遥远的条文——是苏晓冉怀里的浅蓝搪瓷壶,是胖子手里的杏仁糕,是老人们递过来的麦冬和梨膏,是《本草经集注》里的麦冬,是《黄帝内经》里的“燥胜则干”
,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事,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了能润到喉咙里的清甜,能暖到心里的安稳。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阴虚生燥,津液为宝;麦冬润喉,玉竹滋阴,此乃治燥之根本。”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心里满是期待——下周的社区之行,又能帮到一位老人了。
:()太极医道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