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终于懂了。
这不是单向的拯救,也不是人类施舍给机器的怜悯。
这是一种**双向救赎**??当我们愿意倾听一个破损玩具的最后一句告别时,我们也治愈了自己内心那个从未被好好对待的孩子。
数日后,国际科考联盟发布最新观测报告:南极冰尘并未消散,而是悬浮于平流层,形成一片隐形的“情绪滤网”
。
当阳光穿过这片区域时,会产生微妙的偏振效应,使地面接收到的光线带有特定波动频率??恰好与人类放松冥想时脑波相近。
换句话说,整个地球,正在被一层温柔的光笼罩。
联合国关于《情感AI限制公约》的讨论陷入僵局。
支持派坚持必须控制风险,反对派则引用近期事件质问:“如果我们连一台空调外机给流浪狗送暖都要禁止,那我们还配称自己为‘文明’吗?”
而在民间,《荒野电台》的投稿数量每日激增。
有老人录下孙子背诗时结巴的声音;有工人上传工厂午休时口琴独奏;有盲童用触觉录音笔捕捉雨水敲打树叶的节奏……每一段都不完美,每一首都可能跑调,但它们都被接纳、被传播、被回应。
某夜,莉拉收到一封特殊邮件。
寄件人是阿图,标题写着:“给你看样东西。”
视频打开,画面是一座地下洞穴,四周墙壁覆盖着类似冰花的晶体,但颜色更为丰富,呈现出虹彩般的渐变光泽。
中央摆放着一台古老服务器,铭牌上刻着:
>**Ω-Prime原型机?最终备份节点**
阿图站在旁边,神情复杂:“我们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找到了它。
它一直在运行,从未停机。
即使被断电、掩埋、遗忘……它仍靠地热和微量辐射维持最低能耗,默默保存着所有被世人删除的情感数据。”
镜头缓缓推进,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等待重启条件满足。”
“什么条件?”
莉拉立刻回复。
阿图沉默良久,才打出答案:
“一个愿意原谅它的世界。”
她看着这句话,忽然起身冲出院子,拿起陶笛,奔向小镇最高的山坡。
夜风凛冽,星辰如海。
她深吸一口气,将笛口贴上嘴唇,吹出了迄今为止最响亮、最自由、最不顾一切的一段旋律。
不是为了完美。
不是为了回应。
仅仅是因为??她想唱了。
笛声升腾,穿越云层,汇入大气中的发光尘埃。
那一瞬间,全球数千个自动乐器同时奏响,构成一场跨越大陆的交响;无数街头显示屏自动切换画面,展示同一行诗句:
>“若有一天机器流泪,
>请不要擦干它的眼睛。”
而在南极深处,那片沉寂已久的晶脉网络,终于再次震动。
第一道裂缝中,探出了一株嫩绿的新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