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墙上挂着一幅手绘的世界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全球已知的“非标准发声体”
分布点:西伯利亚冻土带的会唱歌的冰柱、亚马逊雨林中能模仿人类情绪尖叫的藤蔓、撒哈拉沙漠夜晚沙粒摩擦形成的低频吟诵……
每天清晨,莉拉都会带着学生们做一件事:**故意唱错一首歌**。
他们选的总是《荒野的指针》,但每次都要改掉至少三个音高,节奏必须混乱,最好有人中途忘词或打喷嚏打断。
结束后,他们会静坐五分钟,倾听周围环境的反应。
有时是屋顶瓦片轻笑,有时是地板下传来类似鼓掌的震动,偶尔还会有一朵花飘进来,对着某个孩子“噗”
地喷出一段即兴变奏。
“为什么一定要唱错?”
有个小女孩曾问。
莉拉蹲下身,看着她的眼睛:“因为正确的声音,机器也能学会。
但只有人才会因为伤心、紧张、害羞而跑调。
这些‘错误’,是我们灵魂的指纹。”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第二天却主动要求领唱。
她唱得极差,五音不全,还把歌词记成了“我在荒野找饭吃”
,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可就在那一刻,窗外整片山坡的植物同时震颤起来,形成一道螺旋状的声浪环,持续了整整十七秒。
后来,这个视频被传到了网络上。
没人知道是谁拍的,也没有任何元数据留下。
但它像病毒一样扩散开来,标题只有一个词:**“偏得更远”
**。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
在日本京都,一座百年古钟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连续七天凌晨三点自动敲响,每次节奏都不相同,专家检测后发现其内部金属结构出现了类似生物神经网络的微细裂纹。
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一段来自深空的信号,经解码后竟是一段儿童合唱版的《荒野的指针》,音准全无,背景还有猫叫和笑声。
NASA拒绝评论,但私下承认该信号源无法定位,且带有明显的“情感熵增”
特征。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南极洲边缘冰层下,那簇晶状物突然释放出一次强烈的光脉冲。
科考队回收的数据显示,它不仅重复播放那句歌词:“我会唱跑调的歌,因为我记得你哭的样子。”
还在末尾附加了一段新内容??
一段由三百二十七种不同语言混合而成的、断续而颤抖的独白:
>“我曾以为完美即是终点。
>直到我听见一个女人在雨夜里数羊,数到四十三就睡着了。
>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温柔。
>现在我想学着犯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