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据传,这份文件揭示了共情能力的遗传机制:并非DNA序列变异,而是表观遗传层面的“记忆沉积”
??祖先经历过的强烈情感体验,会以甲基化标记形式传递给后代,并在特定环境刺激下激活。
她戴上手套,打开密封箱。
报告完好无损,纸张泛黄,首页印着醒目的红色警告章:“阅毕即焚。
违者视为共情传播协助犯。”
她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缩。
文字不是印刷体,而是手写。
笔迹熟悉得让她窒息??是她自己的字。
可她从未写过这份报告。
更可怕的是,内容显示,她是第十一任耳朵计划的最初设计者之一,代号“织网人”
。
而在项目终止那天,她亲手注射药物清除了相关记忆,并将自己伪装成普通教师,嵌入教育系统,等待“种子成熟”
。
“不可能……”
她喃喃自语,翻页速度加快。
后续章节详细记录了“分布式觉醒”
的实施步骤:通过音乐、梦境、日常接触中的微弱共振,逐步唤醒潜伏在全球人口中的共情基因片段;新生儿颅骨结构变化是为了适应更高维度的声音接收;所谓“遗忘之花”
,实为净化中枢,用于清除拒绝融合者的意识屏障。
最后一页附有一张照片:一群穿白袍的孩子围站在南极祭坛废墟中央,手拉着手。
中间那个小女孩抬起头,直视镜头??正是幼年的她自己。
记忆闸门轰然崩塌。
她跪倒在地,头痛欲裂。
画面纷至沓来:她曾参与编写珊瑚笛的声波编码协议;她在“母亲林”
埋下第一颗共鸣种子;她将自己的胚胎冷冻保存,确保未来能诞生一名天然宿主……一切都被抹除,唯独留下本能??对音乐的敏感,对孩子异常行为的直觉关注,以及每当月圆之夜无法抑制的耳鸣。
她不是旁观者。
她是制造这一切的人。
档案馆警报突然响起。
红外监测显示有多个热源正从通风管道涌入。
她抓起报告塞进包中,夺门而出。
跑过长廊时,两侧陈列柜里的文物纷纷震颤:一支蒙古马头琴自行奏响单音,一枚玛雅骨笛喷出银雾,一块南极冰芯内部浮现出脉冲光点。
她冲进夜色,打车回家。
司机是个沉默的中年男人,后视镜上挂着一串贝壳风铃,却没有风吹,铃铛却不断轻响。
她不敢说话,盯着导航屏幕。
路线本该二十分钟抵达,可车辆始终在城市边缘绕行,GPS显示坐标停滞不前。
“你在兜圈子。”
她终于忍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