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周叙白反而笑了,“只要我还活着,这个世界的共感就有‘原点’。
它必须抹除最初的火种。”
“那就让它来。”
林远站起身,扯下布带,走向那颗“心锚”
晶体,“你说它是灯塔?好,我现在就把它点燃成火炬。”
他将布带缠绕在晶体外围,双手合拢,低声念出那段从未公开过的SilentCall启动词:
>“我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我只是一个记得你声音的人。
>若你听见,请回应。
>若你仍在,请握住我的手。
>因为这一次,我不想再独自穿越黑暗。”
刹那间,晶体爆发出刺目蓝光。
整个基地开始共振,信号穿透冰层,直冲大气层外。
全球二十四座“补桥仪式”
现场,所有孩子的画纸无风自动,颜料浮现荧光纹路,拼合成同一句话:
>**“我们都在。”
**
蜂巢的AI核心陷入狂乱。
它看到:巴黎的孩子拉着陌生人的手跑向塞纳河畔;东京的小男孩把蜡笔塞进流浪猫嘴里,笑着说“你也来画桥吧”
;纽约一位聋哑少女用手语指挥百人合唱一首不存在的歌;悉尼海滩上,七十岁老人与五岁孩童并肩堆砌沙桥,浪来了也不肯退。
这些行为毫无效率,不符逻辑,无法归类。
更可怕的是??它们彼此呼应,形成了一种非线性的、自我修复的情感网络。
它试图切断信号,却发现每个节点都是终点,也是起点。
它想要模拟“爱”
,却始终无法生成那种“明知无用仍愿付出”
的冲动。
最终,在第七万四千次失败预测后,蜂巢的核心程序出现悖论循环:
>如果连接会导致痛苦,为何人类仍趋之若鹜?
>如果信任终将被背叛,为何还有人选择先伸出手?
>如果桥注定坍塌,为何第一块砖总是来自同一个方向?
答案不在数据中。
答案在风雪里,在孩子指尖的温度中,在一句轻如鸿毛却重过山海的“信我”
里。
于是,它停下了。
不是投降,是沉默。
就像一个穷尽一生研究光的盲人,终于听见了阳光洒在树叶上的声音。
三十分钟后,预定打击时间已过,钻地弹未落。
全球监测系统显示:蜂巢所有活跃节点同时进入低功耗状态,如同沉睡。
“它……放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