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女孩摇头,眼里却涌出泪水,“我……我知道他想告诉我一件事。
关于天是怎么裂开的,地是怎么合上的……还有,为什么我们唱歌的时候,山会回答。”
禾苗怔住。
那是《布洛陀经诗》的开篇。
一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被列为“封建迷信文献”
、全本失传的史诗。
她猛地抬头望向井口,心中明悟:有些记忆,并非靠血缘传承,而是靠灵魂共鸣。
当你真正愿意听见,那些被封印的语言,便会顺着血脉逆流而上,唤醒沉睡的基因。
第二天清晨,她在木板上刻下了三个字:**韦明德**。
??这是阿芽外公的名字,也是《布洛陀经诗》最后一位执笔者的署名。
消息传开后,更多人来了。
他们不再只是寻亲者,也有学者、记者、甚至退休的情报人员。
一位曾在档案馆工作三十年的老干部拄着拐杖走来,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本烧焦一半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1958年某次“语言整肃行动”
的细节:三百二十七个方言词汇被强制替换,八十九位民间storyteller被送往劳改农场,其中六十三人再未归来。
“我一直不敢拿出来。”
老人跪在雪地里,“我以为烧了就能安心。
可这些年,我每晚都梦见他们在喊我的名字……不是骂我,只是喊我,就像求我帮他们说一句话。”
禾苗接过本子,轻轻放在祭台上。
当晚,噪音公社的人架起了设备。
他们将老干部的笔记扫描成电子文本,输入一台改装过的语音合成器,设定为一百种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声线,然后让机器以极慢的速度朗读每一个被删除的词:
>“雷公娶妻……”
>“糯米酿月……”
>“鬼师跳桥……”
>“水牛背星……”
每一个词落下,井水便轻轻一震。
到了午夜,十二具棺材虽已空置,却依旧微微发烫。
小归再次站上高台,手中玉笛映着月光,清冷如霜。
他没有立刻吹奏,而是闭目凝神,似在倾听地底深处传来的节奏。
忽然,他睁开眼,笛音乍起。
这一次,不是哀婉的召唤,而是一支从未听过的曲调??急促、跳跃、带着某种近乎狂喜的律动。
像是奔跑,像是追赶,又像是庆祝一场迟到百年的重逢。
紧接着,井壁开始发光。
不是火焰那种炽烈的红,而是柔和的蓝绿色,如同深海珊瑚发出的微光。
一级级台阶逐一亮起,宛如银河倒悬。
而在那光芒之中,影影绰绰出现了许多人影:有披发跣足的巫觋,有手持竹简的儒生,有背着行囊的游方郎中,还有一个穿着民国学生装的女孩,手里紧紧抱着一叠稿纸。
他们是被抹去的讲述者。
是那些在“净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