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医生无法解释,只能归因于“极端精神韧性”
。
但他再也不能大声说话,也不能吹笛。
他的声音,已经全部献给了那八十一场祭典。
他和禾苗留在村里,办起一所小小的“记忆学堂”
。
不教考试,不讲标准,只教孩子们如何记住:记住邻居的名字,记住祖母的故事,记住一棵树何时开花,记住一场雨为何让人想哭。
学堂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一句话:
**这里不说“不要忘了”
,
因为我们相信,
有些人,本就不该被想起??
他们是主动选择记住的人。
**
某年清明,一位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她来自加拿大,华裔,不会中文,靠翻译器沟通。
她说自己从小被告知“过去不重要”
,可最近总做同一个梦:一个小女孩蹲在井边,往水里扔纸船,船上写着看不懂的字。
她把梦录下来,放给禾苗听。
禾苗听完,沉默良久,然后从箱底取出一支玉笛,轻轻吹奏一段旋律。
记者突然浑身一震,脱口而出一句流利的闽南语:
“阿嬷,我返来矣。”
全场寂静。
她自己也愣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后来她留在中国,学习汉语,走访百村,写出一本书:《被删除的母语》。
书中写道:
>“我们以为遗忘是为了前进,
>其实那是切断根系的奔跑。
>真正的成长,是背着伤痛走。
>真正的文明,是允许哭泣的存在。”
而那本书的扉页,印着两行小字:
**献给所有没能长大孩子。
以及,那个还在吹稻草笛的人。
**
风从未停歇。
笛声也从未断绝。
在西北戈壁的废弃雷达站,守夜士兵听见沙丘上传来断续笛音,寻声而去,只见一块风蚀岩上刻着数百个名字,最新一笔写着:“张伟,2003年出生,死于校园暴力,无人收尸。”
在南方海岛渔村,台风过后,渔民从礁石缝中捡到一只密封陶罐,内藏录音带,播放后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村合唱《月光光》的原声,歌声中途戛然而止,背景音里有警车鸣笛。
在上海地铁末班车,监控拍到一名穿校服的女孩坐在角落,默默吹着塑料哨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