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若开不开,你来找我。”
他顿了顿,垂下眼睫,“若是我背了这六个字——你们也别来找我,直接把我弃了。”
这话不重,却像把一块石头丢进井里,稳稳地沉下去。
井边的人开始低声议,议声散成无数条细水,往城里各处流。
陈宫高声:“徐州共议檄,今揭城门、驿亭、义仓、军屯、桥北祠旁。
凡人能见处,皆可见。
凡识字者可代不识字者读;凡不识字者可摸字摸印,认在心里。
自今日起,诸约并行,盟府开断,鸣冤石可击。”
鼓再三记。
公差以长杆挑起檄文的副本,贯穿而上,贴于城门正中。
墨未全干,风一吹,墨香带着杏仁味,从市口直扑到井旁。
一个小孩踮脚,指着最下面的六字:“阿娘,这个是啥?”
他娘把手背在围裙上擦了擦,抱起他:“这是‘欠’。”
孩子歪头想了想,点点头,伸手去摸那六个字,摸完,把手重重按在自己胸口。
——檄文如一阵风,吹向徐州各处。
东门的泥匠铺前,老匠拿着沾泥的手帮助徒弟念:“‘法不避贵,恤不遗贱’。”
徒弟问:“师父,‘不避贵’是啥意思?”
老匠把手在裤上抹一把:“就是有人有钱有势,也得排队。”
一旁卖盐的伙计把盐票撕成两半,换上新价,嘴里念念叨叨:“不涨,不涨。”
彭城西庄,昨夜失火的人家把锅架回灶上,锅沿裂口用铁箍箍了两道。
阿婆把米下锅,火焰亮得像新长出的指甲。
她把檄文抄在一片旧布上,挂在屋梁下。
隔壁的孩子跑来问:“阿婆,这布上写啥?”
阿婆笑:“写‘不忘’。”
下邳县门,潘氏门口刻上小字:“愿恤邻”
,字很工整,墨色也正。
门内管家低声问:“老爷,三日后……”
潘承摆手:“三日后送布,别送米。
照檄文办,字写得漂亮点。”
他眼里有一瞬冰冷,像一根针躲进布里。
——夜,盟府灯火明。
案上账册摊开,里头明明白白:今日按印者几何、签‘凶年’者几何、出钱出米者几何。
陈宫执笔,贾诩捻须,周有为认账。
忽听“咚——咚——咚——”
三声,鸣冤石被重重击响。
值更军士提灯出,灯光一照,是一妇人抱着小儿,衣衫半湿,膝盖带泥,哆嗦着道:“官人,主家说,檄文是好,可‘不许甲入市’害了他‘看门’。
要我男人脱刀才肯给饭。
男人是从军回来的,伤了腿,没刀就心里没底……”
军士未语,陈宫已至,拢袖问:“你男人在哪家门口‘看门’?”
妇人指了指西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