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袁天将更多的真金白银和行政资源,投向了那些市场不愿涉足、却又关乎民生的基础领域。
他深知,高楼大厦撑起的只是城市的天际线,而教育、医疗、养老、住房这些“软环境”
,才真正决定了城市生活的品质和温度。
位于京州老城区的“育才小学”
,是一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学校,但校舍陈旧,教学设施落后,操场狭小,与周边拔地而起的新楼盘格格不入。
校长李梅已经打了无数报告申请改建,但总是因为资金、规划等各种原因被搁置。
一个周一的下午,李梅突然接到区教育局通知,袁市长下午要来学校调研。
李梅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又是激动又是紧张。
袁天的车队很低调,只有两辆车。
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在李梅和区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径直走进了校园。
他看得非常仔细,斑驳的墙壁、狭窄的楼道、光线不足的教室、坑洼不平的操场……他甚至还去看了学生的厕所和教师的办公室。
在六年级一班的教室外,他停下脚步。
教室里正在上语文课,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来。
但教室后排,有几个孩子因为座位离黑板太远,不得不眯着眼睛,努力看清板书。
袁天的眉头微微蹙起。
李梅鼓起勇气,将学校面临的困难一一道来,包括校舍安全鉴定等级低、功能教室严重不足、优秀教师流失等问题。
袁天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
调研结束,在学校简陋的会议室里,他只问了几个问题:“如果彻底改建,需要多少资金?过渡期间学生的安置方案有预案吗?周边像‘育才’这样需要改造的学校还有多少?”
随行的市教育局局长和财政局局长额头开始冒汗。
第二天,市政府常务会议。
袁天将“育才小学”
的照片和调研报告投影到大屏幕上。
“各位,”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我们在规划千亿级的产业基金,在谈论每秒百亿亿次的算力,但我们首都的孩子们,还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