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消息,颤巍巍地拨通了项目热线。
“我不求复出。”
他在电话里说,“我就想把我脑子里存的三百多个故事留下来。
万一哪天有人想听听老武汉是怎么说话的,不至于一片空白。”
团队立即赶赴武汉,在一间老旧公寓里架设录音设备。
李伯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坐得笔直。
当他开口那一刻,整个房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街头巷尾??长江轮渡的汽笛、早点摊的油条香、街坊吵架的泼辣嗓音,全都随着他的语调浮现出来。
他讲的第一个故事,是《白蛇传?游湖借伞》,却完全用武汉方言演绎。
许仙成了“汉口小药铺的老实伢”
,白素贞则是“长得像个归元寺菩萨,讲话却蛮撩人”
。
最精彩的一段,是他模仿白娘子撒娇时的语气:“郎君呐,你莫怕咯,我虽是蛇变的,但我对你的心,比户部巷的热干面还烫!”
所有人都笑出了眼泪。
“这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录音结束后,林浩然对团队说,“它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而在一个人的记忆深处,在他每一次呼吸吐纳之间。”
与此同时,“乐器之声”
项目迎来新一轮突破。
中科院声学所成功将“古音重构引擎”
升级至2.0版本,不仅能还原失传乐器的音色,还能模拟演奏者的生理特征??唇齿力度、气息节奏、指法习惯,甚至情绪波动。
首批测试对象是云南傣族的筚箫,一种仅存两支实物的竹制竖笛,曾被认为无法准确复原演奏技法。
通过扫描残片内部磨损痕迹,并结合老艺人后代的口述回忆,AI生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法图谱。
当第一段旋律从音箱中流淌而出时,现场所有人屏住了呼吸??那是一种介于呜咽与鸟鸣之间的声音,空灵、哀婉,却又带着某种原始的生命力。
“这是‘孔雀泣羽’调。”
一位傣族学者含泪说道,“传说只有在母孔雀失去幼崽时才会响起。
我小时候听阿妈哼过一次,几十年没再听过……没想到今天,它回来了。”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段音频上传平台仅四十八小时,便收到一名缅甸掸邦傣裔青年的反馈。
他表示家族祖传乐谱中有相似曲目,并主动分享了一份手抄工尺谱。
经过比对,证实为同一旋律的不同变体。
两国研究者随即展开跨国合作,共同重建这套濒临灭绝的音乐体系。
“语言方舟”
不再只是中国的行动,它正在悄然编织一张跨越国界的声音网络。
十一月,北京迎来初雪。
林浩然受邀参加央视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主持人问他:“您做这一切的动力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