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浩然望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久违的笃定。
他终于明白了《大地之声》真正的使命??它不只是收集过去的声音,更是为未来埋下苏醒的引信。
离开怒夺村那天,全村人送至寨口。
阿芮婆坐在藤椅上,由孙女推着,远远朝他挥手。
他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登车。
山路蜿蜒,回头望去,寨子已隐没在云雾之中。
但他知道,那些声音不会消失。
回到北京后,他立即召集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除了常规项目进度汇报外,他宣布启动一项全新计划??“语言方舟行动”
:在未来三年内,系统性抢救中国境内使用人口少于五百人的濒危语言,优先覆盖少数民族及方言孤岛地区。
“这不是纪录片,也不是综艺,”
他在会上说,“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考古。
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座无形的诺亚方舟,装载人类多样性最后的基因。”
赵明远提出技术难题:“很多地区无稳定电力和网络,现有设备难以长期运行。”
“那就造新的。”
林浩然说,“我们要开发离线式、耐候性强、操作极简的采集终端,像老式收音机一样可靠。
同时培训本地青年成为‘声音守护员’,给他们发补贴,让他们日常维护和上传数据。”
周阳补充:“还可以结合VR技术,将来做沉浸式展览。
让人不仅能听见,还能‘走进’那个语言的世界。”
林浩然点头:“但记住,技术永远服务于人性。
不要为了炫技,把真实变成表演。”
一个月后,“语言方舟”
首期试点在云南、贵州、内蒙古同步展开。
首批五十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接受培训,带回定制设备奔赴一线。
与此同时,公益众筹平台上线相关项目,短短七十二小时筹集资金超八百万元,网友留言刷屏:
>“请替我说出那句快忘掉的乡音。”
>“我的外婆去年走了,她是最后一个会讲我们村古话的人。
谢谢你们还记得。”
>“原来我不是孤单地遗忘,而是整个时代都在失忆。”
舆论热潮中,某知名短视频平台CEO公开发文质疑:“与其花巨资保存‘无用’的死语,不如让更多乡村孩子学会普通话,拥抱现代文明。”
此言一出,争议四起。
林浩然未直接回应,而是发布了一段视频日记。
画面中,他坐在大理档案馆的环形展厅内,背景是一面缓缓旋转的多语种墙,播放着各地采集到的问候语:“你好”
“萨瓦迪卡”
“阿尔拉姆”
“雅蠛蝶”
……
他平静地说:
>“推广普通话没错,现代化也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