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村口立着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刻着“青山屯”
三个字,字迹已被风雨磨得模糊不清。
几个孩子围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玩耍,见有生人来,好奇地张望。
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认出了赵文娟,笑着打招呼:“赵老师回来了?这位是……”
“林导演。”
赵文娟介绍道,“就是做‘万家灯火’的那个。”
老人眼神一亮,连声道:“哎哟,是你啊!
我们村里人都听过你的名字。
我家孙子天天听你做的纪录片,还说以后也要当摄影师呢。”
林浩然怔了一下,随即弯腰鞠了一躬:“谢谢您这么说。
能来这儿,是我的荣幸。”
他们在村小学暂作落脚点。
这是一栋两层砖房,外墙刷着褪色的标语:“知识改变命运”
。
教室里的桌椅老旧,黑板边缘已开裂,但讲台上整整齐齐码着几本《倾听手册》,封面上贴着孩子们稚嫩的贴纸。
赵文娟领他走进一间储物室,打开一只木箱,里面全是手写的口述记录本。
“这是我们这三年收集的村民口述史。”
她说,“没人催,也没报酬,大家愿意说,我们就记下来。
有的讲的是饥荒年吃观音土的日子,有的说的是当年偷偷放电影被抓的事,还有一个老太太,直到去年临走前才肯说出自己年轻时被拐卖的经历……”
林浩然翻开一本,指尖触到纸页粗糙的质感。
字迹各异,有的工整,有的歪斜,甚至夹杂着错别字,可每一行都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几十年未曾出口的重量。
“你知道吗?”
赵文娟轻声说,“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被人认真听过。
他们说话,是为了让别人听见;可更多时候,他们说话,是为了确认自己活过。”
林浩然沉默良久,忽然问道:“我能录一段吗?”
她笑了:“当然可以。
不过这里没有专业设备,只有这个。”
她递给他一台老式录音机,型号早已停产,金属外壳布满划痕,但保养得很好。
林浩然接过它,感觉像是接住了一段时光。
当天下午,他们在村祠堂前支起简易录音角。
消息传开后,陆续有老人前来。
第一位是八十多岁的王阿婆,年轻时做过赤脚医生。
她坐下后,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神情平静。
“我要讲的,是我没能救回来的那个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