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场工作人员含泪点头,掌声雷动。
与此同时,上海某心理援助热线接到异常激增的来电。
一位中年男子在电话里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你好……我看了那部电影。
我想说我……我很累。
我已经三年没跟人说过这句话了。”
接线员温柔回应:“谢谢你愿意说出来。
你现在安全了。”
类似的故事在全国各地悄然发生。
武汉一位女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后发起“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活动,收到上百份手稿,其中最多的一句是:“原来你们也会疼。”
成都一家企业HR部门主动联系剧组,希望引进影片作为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素材。
更有甚者,一名曾因抑郁休学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发文:“昨天我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进门时还在抖。
但我告诉医生:‘我是陈默的朋友。
’”
舆论风向彻底逆转。
曾经质疑“伪善”
的博主悄悄删除文章,转而发布道歉声明:“我以为我在批判光环,其实我在践踏勇气。”
连最初持保留态度的媒体也开始深度报道,《南方周末》刊发专题《当一部电影成为社会疗愈的起点》,文中写道:“《沉默的丈夫》的价值,不在于它改变了多少人,而在于它让‘改变’这件事本身,变得可能。”
国庆节当天,电影正式上映。
全国院线凌晨场次全部满座。
北京UME影城一位值班经理回忆:“散场后,很多人坐在位置上不动,有的低头擦眼泪,有的抱着伴侣哭,还有一个老人一直念叨‘对不起啊老伴,我没照顾好你’。”
而在西北某边境哨所,战士们围坐在帐篷里,用投影仪播放盗版资源??信号断断续续,画面模糊,但他们看得格外认真。
结束后,班长集合队伍,敬了个军礼,对着摄像机说:“报告导演,我们收到了。
祖国放心,人民安心,因为我们知道,有人记得我们。”
林浩然是在家中看的这场“特别放映”
。
苏晚陪在他身边,两人谁也没说话。
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那行“谨以此片献给所有没能说出‘我不幸福’的人”
浮现时,他的眼角滑下一滴泪。
没有嚎啕,没有颤抖,只是静静流淌。
就像多年积压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出口。
门铃响了。
门外站着李岩,手里捧着一束白菊。
“我刚从我妈那儿来。”
他说,“她让我一定要亲自交给你。
她说,你是第一个让普通人觉得自己值得被记住的人。”
林浩然接过花,点点头:“走吧,一起去看看王建军。”
三人驱车前往河北廊坊。
那里有一间小小的社区活动中心,今天举办“倾听计划”
启动仪式??由电影收益拨款成立的心理支持项目,旨在为基层劳动者提供免费心理咨询与互助小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