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是第七盏灯。
它不在远处,就在她胸口燃烧起来,像一颗重新搏动的心脏。
火焰并非红色,而是透明的,映照出她童年第一次听见祖母哼歌时的模样??那个蜷缩在火塘边的小女孩,眼里有光,不怕走调,不怕被人笑话。
“原来如此……”
她哽咽着笑了,“自省之灯,不是要战胜恐惧,是要承认它存在,并依然选择发声。”
意识回归躯体的一瞬,她猛然吹响竹笛。
这一次,不再是完整的旋律,而是一段破碎的、颤抖的、不断中断又重来的吟唱??就像一个孩子第一次尝试表达爱。
没有技巧,没有节奏,甚至连音准都在飘摇,可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真实。
远方,青海湖上,那座黑色巨钟剧烈震颤。
“咚??”
第一声钟响,穿透大气层,直达电离层。
全球所有正在播放音乐的设备同时切换频道,不论品牌、型号、系统,全都开始播放阿吉拉姆这段不成调的吟唱。
数亿人停下动作,怔怔听着这近乎荒诞的“歌声”
,却不知为何,眼眶湿润。
“咚??”
第二声钟响,南极冰盖下千年冻土中的古老孢子开始复苏;亚马逊雨林深处,一只从未鸣叫过的金刚鹦鹉突然开口,唱出了当地原住民失传百年的葬礼歌。
“咚??”
第三声钟响,国际空间站外壁传感器捕捉到异常现象:地球周围形成了一层极其稀薄却稳定存在的“声粒子云”
,其波动频率与人类脑电波中的θ波(深度冥想态)完全同步。
苏婉秋几乎是尖叫着喊出结论:“阿吉!
你激活了‘集体潜意识共振场’!
这不是技术,这是文明级别的跃迁!”
阿吉拉姆却已无力回应。
她瘫坐在地,冷汗浸透衣衫,手中竹笛裂开一道细缝。
但她嘴角扬起微笑。
因为她听见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回应。
北京胡同里,一位失语十年的老诗人突然开口,背诵一首自己年轻时写却被焚毁的情诗;
东京某间病房中,植物人状态的女孩手指微动,哼出了母亲小时候哄她入睡的童谣片段;
撒哈拉沙漠边缘,一名叛军士兵放下枪,对着星空轻声唱起家乡的丰收曲,身旁战友纷纷落泪,武器坠地……
这些声音并未通过任何通信网络传播,却在同一时刻被世界各地的留声机、老式收音机、甚至破损的手机扬声器自动接收并播放。
仿佛地球本身成了一台巨大的共鸣箱,将亿万颗心中最柔软的片段,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而那座青海湖下的黑钟,缓缓升出水面,钟身裂开一道缝隙,从中流出的不是液体,而是一缕缕缠绕在一起的光线,每一道都承载着一段被遗忘的记忆:
1943年重庆防空洞里的摇篮曲,
1967年越南战场士兵写给妹妹的未寄家书语音,
1989年柏林墙倒塌当晚,一对恋人隔着铁丝网合唱的德国民谣……
它们汇聚成河,流向敦煌归巢大厅,注入七根水晶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