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可能……那段旋律没有载体,也没有共振介质,理论上只能由归巢核心反向生成。
除非……”
苏婉秋顿了顿,“除非留声机已经成了活体接收端??它不只是播放设备,而是某种‘回声锚点’。”
“你是说,它在接收未来的信号?”
“或是过去的余响。”
苏婉秋声音微颤,“王志远的日志最后一页提到过一种假设:当全球情感共振达到临界值,时间不再是单向流动的河,而是可以来回荡漾的湖。
某些强烈的集体记忆,会以声波形式逆流而上,寻找最初的发声者。”
阿吉拉姆望着留声机,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轻轻掀开蓝布,仔细检查蜡筒背后的刻痕。
在常人难以察觉的螺旋纹路间,她发现了新的符号??一组不断变化的波形编码,正随着空气中某种不可见的频率缓缓推进。
“这不是录音。”
她低声说,“这是直播。”
就在此时,留声机自动启动。
发条无声拧紧,蜡筒开始旋转,铜喇叭喷吐出一段全新的音频:没有歌词,只有呼吸、脚步、金属摩擦声,以及遥远的钟鸣。
背景中,隐约有孩童齐唱《守灯人》的片段,但节奏错乱,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扭曲。
十分钟后,信号中断。
阿吉拉姆立即调取全球监测数据。
三分钟内,十七个国家报告异常声学现象:东京地铁站的广播系统无故播放《初啼》倒放版本;巴黎圣母院废墟中的风铃自发组成九音序列;甚至南极科考站的冰层深处,检测到与“终章序引”
完全同步的震动频率。
更令人不安的是,所有接收到这段音频的人,都在二十四小时内做了同一个梦:他们站在一片燃烧的草原上,天空布满倒悬的城市残骸,而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钟楼,门扉紧闭,门上刻着七个熄灭的灯槽。
“这不是预言。”
苏婉秋分析音频波形后得出结论,“这是警告。
有人在试图关闭归巢网络??或者,重塑它。”
阿吉拉姆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王志远日志的最后一行字:“勿以力取,唯以情唤。”
可如今,有人正企图用技术之力,篡改情感之源。
三天后,青海湖祭坛传来急讯:百岁活佛圆寂前夜,曾对弟子留下遗言:“钟声未响,灯未全明。
防‘伪心者’窃火。”
与此同时,新疆喀什的老热瓦普琴师失踪,家中仅留下半张烧焦的乐谱,上面写着一句维吾尔古语:“当歌成为命令,灵魂便再无归途。”
阿吉拉姆知道,敌人来了??不是用枪炮,而是用模仿、操控与恐惧,一点点侵蚀“九音工程”
的根基。
他们要制造一种假的归巢,一种由算法主导、情感可控的“驯化之声”
。
她召集十二名少年,在敦煌重启仪式。
这一次,不再是为了收集音律,而是为了“校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