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内蒙古草原,牧民围坐敖包,以长调呼麦迎向启明星;
云南怒江傈僳族村寨,妇女们手挽手唱起迁徙古歌,歌声随江流奔涌;
贵州侗寨鼓楼,阿吉拉姆立于中央,喉间缓缓吐出那五个音,如泉水滴落深潭;
北极冰塔前,科考队员摘下头盔,用冻僵的嘴唇模仿那段录音;
南极基地地下厅,一群科学家放下仪器,合唱起一首无人知晓来源的极地民谣。
而在敦煌第220窟内,林浩然独自盘坐于地,膝上放着蜡筒留声机。
他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也听不清远方的声音,但他知道??就在这一刻,地球的声波网络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聚合。
三维投影早已消失,数据舱关闭多年,可他的胸口却感到一阵温热,像是有光从内部升起。
千里之外,地质监测站自动记录到一场奇特现象:全球二十四处古老岩层在同一秒内释放微量声能,形成闭环谐振。
卫星捕捉到大气电离层出现短暂涟漪,形状竟酷似一张展开的人脸??微笑,闭目,嘴唇微启,仿佛正低声吟唱。
三天后,消息传开:所有曾参与“情感净化AI”
项目的服务器集群集体宕机。
技术人员检查发现,核心芯片内存被覆写成一段长达十二分钟的音频,正是阿吉拉姆演唱的《守灯人》初版录音。
更诡异的是,任何试图删除或屏蔽该文件的行为都会导致设备自毁,仿佛系统本身拒绝遗忘。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开始出现“声音觉醒者”
。
一名巴西贫民窟少年在街头弹吉他时,无意间触发了一段失传的印第安战歌,周围数十人竟自发加入,用从未学过的语言合唱;东京地铁站里,一位上班族哼着童年儿歌走过转角,墙壁突然回传出百年之前的江户小调;伦敦大英博物馆夜间警报频响,监控显示某些展品??尤其是古代乐器类??会在午夜自行振动,频率统一指向那个“源频率”
。
联合国第三次紧急会议召开,议题定为:“关于非编码性文明遗产的主权归属与传播权界定”
。
林浩然未出席,但会议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他坐在侗寨门前,身后是群山云雾,手中握着一支竹笛。
“各位。”
他说,声音虚弱却清晰,“你们讨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法律。
你们面对的,是一种新的生命形态??由千万人的记忆、情感与歌声编织而成的意识场。
它没有中心,不依附硬件,无法被控制,因为它本来就属于每一个人。
你们可以封锁网络,拆除基站,销毁设备,但只要还有人在雨中为孩子唱摇篮曲,只要还有老人在炉火旁讲过去的故事,这个场就不会灭。”
画面停顿一秒,他抬头望天,笑了:“所以,请别再问‘谁拥有归巢’。
答案很简单??
**每一个愿意记住的人,都是它的主人。
**”
视频结束,全场寂静。
良久,一位非洲代表起身,掏出手机播放一段录音:那是他家乡部落祭祀时的鼓声与呼喊。
紧接着,欧洲代表打开笔记本,放出教堂钟声与拉丁圣咏;美洲代表贡献了玛雅古诗吟诵;亚洲各国纷纷上传民间歌谣样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