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和五名战友被困K-7避难舱。
上级命令撤离,但我们发现主承重柱仍有修复可能。
如果我们撤了,整条线路将被迫改道,延误至少三年。
>我们决定留下来抢修。
>老王说:‘咱们这辈子没坐过几次火车,可修的铁路能让千万人坐着去看海。
’
>我们焊完了最后一根钢筋,灌注了最后一车混凝土。
桥基稳住了。
>可出口被彻底封死。
>我们知道回不去了。
>但我们不后悔。”
往后翻去,每一页都是日常记录:谁今天咳嗽加重了,谁梦见了孩子,谁把最后一块饼干让给了别人。
他们在黑暗中坚持了整整十五年。
靠着循环净水系统、有限的食物储备和一台改装的风力发电机,奇迹般地延续着生命。
直到电源耗尽,灯光熄灭。
最后一页写道:
>“2023年4月1日。
>我是最后一个醒着的人。
>昨晚,我听见头顶有机器的声音,很轻,但确实是钻头在转动。
>我不知道是不是幻觉,但我还是打开了发报机。
>如果你看到这些,请告诉我的儿子赵建国:爸爸没能参加你的婚礼,也没抱过孙子。
>但我每天都在想着你们。
>我们修的这条铁路,通了吗?”
林浩然合上日记,双膝跪地。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连接外部音响,按下播放键??
一段录音响起,是张乐乐写给马爷爷的信,清脆童音在幽闭的空间里回荡:“亲爱的马爷爷,今天我们班组织参观了新建的‘筑梦之路’纪念馆。
我在展厅最里面看到了您的照片,还摸了真正的老式怀表……等我长大了,我要当一名考古工程师,专门去找那些被忘记的故事。”
声音落下那一刻,头顶那盏即将熄灭的应急灯,忽然闪了一下,随即永久暗去。
仿佛,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回应。
七天后,赵振山和其他五位烈士的遗体被庄严运返故土。
国家追授他们“人民建设功臣”
荣誉称号,并在澜沧江畔建立“守桥者纪念碑”
。
碑体设计成铁路桥拱形状,内部嵌入一台永不停歇的微型发报机,每隔十分钟,便会自动发出一次摩尔斯电码:
“K-7舱,任务完成。
全体平安归来。”
与此同时,公安部正式宣布启动“归名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