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哐当哐当~
高铁在铁轨上飞驰,商务车厢内,祁讳看着剧本和拍摄计划。
这回不是《人民的名义》了,而是《红海行动》的相关。
从沙漠回来也才仅仅五天,他就有些生疏了。
要不说拳不离手...
雨水顺着窗玻璃蜿蜒而下,像一道道未干的泪痕。
林浩然站在办公室窗前,指尖还残留着方才关闭文档时那一瞬的颤抖。
马占奎最后那句话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找我们。”
而现在,他就是那个“人”
。
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墙上那幅地图??红点密布,如星火燎原。
每一个坐标背后,都是一段被风雪掩埋的记忆,一群沉默多年的身影。
他们不曾留下名字,却用血肉之躯铺就了这个国家向前奔跑的轨道。
手机震动起来,是老周发来的消息:“云南那边的地质雷达扫描出异常空腔,位置在澜沧江桥基正下方,形态疑似人工加固结构。
初步判断,可能有未记录的施工避难舱。”
林浩然心头一紧。
那枚铁道兵徽章上的日期??1971年10月8日,正是当年桥基塌陷事故发生的第二天。
官方档案记载,三十七名工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但若真存在避难舱……是否意味着,有人曾活下来?
他立刻拨通视频会议系统,召集“寻光行动”
核心团队。
五分钟后,屏幕亮起,小李、老周、地质专家陈工、还有刚加入不久的张秀英,全都准时上线。
“我要去云南。”
林浩然开门见山,“不是调查,是救援??哪怕只有一丝可能性,我们也得试。”
张秀英坐在镜头前,神情安静却坚定。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外套,那是她父亲马占奎生前最爱穿的款式。
她轻声说:“林老师,我想跟您一起去。
如果那里真的有人……哪怕只剩下一具遗骸,我也想替他们说一句‘我来接你们回家了’。”
会议室一片沉默。
最终,所有人都点头同意。
三天后,队伍抵达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澜沧江支流峡谷深处。
这里山势陡峭,云雾缭绕,一条废弃的老铁路线依崖而建,锈迹斑斑的钢轨早已被藤蔓吞噬。
当地村民说,几十年前常能听见半夜传来敲击声,像是有人在地下敲打铁管求救,可每次派人搜查,都一无所获。
探测设备架设完毕后,陈工指挥无人机携带微型钻探机进入预判空腔区域。
随着钻头缓缓深入岩层,监测仪上的波形图开始剧烈跳动。
“有空气流动!”
小李惊呼,“内部气压稳定,含氧量接近正常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