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天光已亮,城市开始苏醒。
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街道,洒水声清脆如铃。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八宝山扫墓的情景。
那时他还小,不懂为什么父亲总要在每一块无名碑前停留许久,甚至悄悄放下一朵白菊。
现在他懂了。
有些牺牲,从未被记录;有些名字,从未被呼唤。
但他们存在过,爱过,痛过,死得无声却沉重。
他坐回电脑前,调出“人民记忆库”
的后台数据面板。
短短一夜之间,平台新增录音文件12,483条,其中78%来自西部偏远地区。
最远的一段音频,是一位96岁的川藏线养护工临终前的口述,由孙女用老年机录制上传:“我修了四十二年路,从没拿过一天加班费……但我愿意啊,因为我知道,后面会有千千万万人走得比我稳。”
林浩然将这段录音设为今日推荐,并附言:“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明知无人铭记,仍选择前行。”
就在这时,助理匆匆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叠纸质档案。
“林总,国家档案馆刚送来的第一批解密资料。
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大工程伤亡登记缺失问题的内部报告,共三百二十七页,涉及全国十二条干线铁路、八个大型矿井、五处国防通信线路……其中有一页,提到了您父亲。”
林浩然猛地抬头。
助理低声念道:“林振国,铁道兵第三师工程师,1975年参与青藏线格尔木段隧道设计期间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
因当时正处于‘抢工期’阶段,未上报非战斗减员情况,故未列入烈士名录,抚恤金亦未发放。
遗体火化后,骨灰寄存于当地殡仪馆,两年后因管理混乱遗失。”
林浩然怔住,仿佛被人迎面砸了一锤。
他从未想过,自己追寻的这场“声音革命”
,竟会以这种方式,将父亲的名字重新带回眼前。
他颤抖着手接过那份档案,翻到第189页。
上面贴着一张黑白小照:年轻的林振国站在图纸前,眉宇坚毅,袖口沾着铅笔灰。
下方一行钢笔字写着:“愿以吾身铺路,换山河无恙。”
泪水无声滑落,滴在纸面上,晕开了墨迹。
原来,父亲早已把自己写进了这条路里。
他拨通玉树卓玛老师的电话,声音沙哑:“我想去一趟青海。”
“您要来?”
卓玛惊喜,“加措昨天还在问,林叔叔会不会亲自听他讲完爸爸的故事。”
“不只是玉树。”
林浩然深吸一口气,“我要沿着兰新线走一遍。
从酒泉到喀什,从西宁到格尔木。
我要把‘千校声网’的移动录音站带到每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辈不是消失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卓玛轻声说:“林总,其实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草原小学的孩子们画了一幅长卷,叫《声音的地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