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走出门时天已全黑,城市霓虹闪烁,远处高架桥上车流如河。
他在街角公用电话亭拨通了“声音驿站”
客服热线,声音沙哑:“我想……上传点东西。”
第二天清晨,一段新音频悄然上线平台私密频道,收件人标注为“小浩然”
。
标题是手打的,错了一个字:“给儿孑的一段话”
。
录音里,赵建国用了最慢的语速,一字一顿:“儿子,爸回来了。
我没挣到大钱,也没当上工程师,就修了一辈子表。
但每块表我都调得很准,因为我知道,有人在等时间过去。
你录的那些话,我听了二十八遍。
你说想看杏花,爸攒够路费了。
如果你还愿意叫我一声爸,我就坐绿皮车去喀什,带着全套修表工具,给你们所有人免费换电池、校时间。
你不说话也没关系,爸能听见。”
这条音频未公开推送,却被系统自动标记为“情感共振峰值样本”
。
当晚,“声音驿站”
服务器罕见地触发预警机制??全国范围内有三百七十二个终端同时访问该频道,其中包含内蒙古牧区毡房、贵州山区教室、新疆康复中心等多个偏远节点。
林浩然是在锡林郭勒接到技术团队报告的。
他正陪着苏日娜进行第三次录音引导。
女孩已能连续说出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今天她对着机器说:“我想上学。”
随后低头摆弄裙角,又补了一句:“数学课……我想听。”
其木格在一旁抹眼泪。
林浩然却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帐篷外的卫星接收器。
他调出后台数据流,发现这三百多次访问竟都源自同一份转发链:始于玛依拉所在的社区服务中心,经由小云发起的“家书漂流群”
,最终扩散至各个项目点。
“有人在用声音串联所有人。”
他喃喃道。
与此同时,喀什老院内,阿依古丽正组织孩子们开展“春季回声行动”
。
每人领取一张彩色卡片,写下最想让远方亲人听见的话,再录制成三十秒音频绑定二维码。
她们计划把这些“有声明信片”
贴在即将运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包装箱上。
小艾力画了一幅新画:一棵大树长着无数耳朵,树根深入地下连成网络。
他在卡片上歪歪扭扭写字:“我的声音找到家了。”
录音时却说得异常流畅:“妈妈,我昨天念了整篇课文,老师给我盖了红章。
你要不要听听?”
就在这一天,国家广电总局官网发布公示:纪录片《光之路》通过立项审批,拟作为年度重点文艺作品扶持。
评审意见栏写着:“以平民视角重构英雄叙事,用技术伦理探讨人文温度,填补了现实主义影像表达的空白地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