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望向远处山坡上那排蜿蜒的路灯,轻声说:“只要声音存在,就永远有被听见的可能。
我们的工作,不是替他们发声,是教会他们如何不让自己的声音消失。”
午后,阿依古丽带来一个惊喜??她妈妈回信了。
信是托厂里工友代写的,字迹潦草却充满温度:“丫头,歌我听了,整整哭了三遍。
厂长也听了,他说年底晚会让我上去唱。
我怕,可我又想,要是你不嫌弃,能不能再写一首?这次,换妈妈唱给你听?”
林浩然读完,眼眶微热。
他让阿依古丽录一段回复,女孩对着麦克风说了好久,最后说:“妈,我想你。
但我不怕你想不起我的样子,因为我一直在长大,而你一定会赶上。”
这封母女对答被制成特别节目,命名为《跨越千里的二重唱》,在母亲节当天上线。
与此同时,“防水作业本计划”
迎来实质性进展。
物流企业不仅兑现运输承诺,还联合文具厂商开发出新型防潮纸,成本仅比普通纸高百分之十五。
首批一万本运抵云南,每个孩子领到时都小心翼翼地摩挲封面,仿佛那是铠甲。
林浩然拍下这一幕,剪入《山的孩子与桥》终章预告片,配文:“真正的基础设施,是让一个孩子敢于在雨天打开书包。”
夏日来临前,第一届“儿童影像展”
在喀什举办。
二十一名来自不同省份的孩子带着作品参展,题材各异:有记录奶奶熬药的《慢火》,有拍摄蚂蚁搬家的《地下列车》,还有聋哑女孩用手语演绎的诗《风知道我说什么》。
闭幕式上,林浩然致辞:“你们不是未来的导演,你们是此刻的真实见证者。
镜头交给你们,不是为了拍得多美,而是为了让世界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定义自己看到的世界。”
掌声响起时,他忽然感到膝盖一阵钝痛。
旧伤未愈,但他没有坐下,而是挺直脊背,直到最后一个孩子鞠躬退场。
当晚,他独自坐在院中,点燃篝火,打开录音笔。
没有说话,只是让火焰燃烧的声音、夜虫的低鸣、远处狗吠,还有风吹过树叶的沙响,一并录下。
这段音频后来被命名为《万物皆有回音》,编号“回音第512号”
,也是“回音计划”
第一千小时存档的纪念之作。
他合上录音笔,仰头望天。
银河横贯,如一条发光的路,通向无尽远方。
他知道,这条路永远不会真正完工。
就像有些话,一生都说不完。
而他要做的,不过是继续走下去,录下去,等到下一个声音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