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没有上述种种好处的英国还能不费很大周折地征收到1000万镑的赋税,法国总该可以比较轻易地征收到3000万镑。
然而,根据我手边最好但并不完全的报告显示,1765年及1766年法国征收到国库的全部收入只是3亿零800万利弗到3亿2500万利弗,折合英镑的话,还不到1500万镑。
按照法国人口数量和英国人民的纳税比例,法国应该可以征收到3000万镑。
但实际上的金额还不到3000万镑的一半,而法国人民在税收方面所受到的剥削要远甚于英国。
不过,在欧洲,法国还算是除英国外拥有最温和及最宽大政府的大帝国。
在荷兰,据说课于生活必需品的重税曾破坏了该国所有主要的制造业,连渔业及造船业也逐渐受到其影响。
英国对必需品所征收的税很轻,也没有任何制造业受过税收的破坏。
英国制造业中负担最重的税只是几种原料的进口税,特别是生丝进口税。
据说每年荷兰中央政府及各都市的收入达到525万镑以上。
荷兰人口不超过英国的13,因此,按人口比例计算,荷兰赋税肯定是要重得多。
在所有适合于征税的对象都被征税之后,如果国家出现了紧急状态,需要继续增加新税的话,那就必须对不适宜的对象加以征税了。
因此,对必需品征税并不是因为荷兰共和国政府的愚昧无知。
由于共和国要取得独立和维持独立,尽管平常很节约,但遇到费用浩大的战争时,政府就不得不大规模举债。
加之,与其他国家不同,为了维持其存在,也就是不被海水吞没,荷兰和新西兰需要花费一笔巨额的费用,因而就大大加重了人民赋税的负担。
共和的政体是荷兰如今成就的主要支柱。
大资本家、大商家要么直接参加政府的管理,要么间接地左右政府。
他们因这种地位而获得了尊敬和权威,所以,哪怕与欧洲其他地方比较,在这个国家投入资本所获得的收益要少些;在这个国家贷出资金所获得的利息要低些;在这个国家从资本取得的部分收入所能支付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要少些,但他们仍愿意居住在这个国家。
这些富裕人士定居在荷兰的结果是,尽管这个国家障碍繁多,该国的产业仍能在某种程度上很活跃。
如果国家发生灾难,这个国家的共和政体受到破坏,国家统治落入到贵族和军人手中,这些富裕商人的重要性就会完全消失,他们就不会愿意继续居住在这个不被他人尊敬的国家。
他们会携带资本迁往他国,一向由他们支持的荷兰产业和商业也就会立即紧跟在资本之后转移了。
但是荷兰或许已经做了可能最好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