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以,这只能被看作是例外而不是一般原则,即使各时代与各国家在财富增长方面有所差异。
这种顺序对于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来说是有其必要性的,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但在所有国家中,人类的天性却都导致了这种结果。
只要人为制度不阻碍这一人类天性,则在境内土地尚未完全开垦改良以前,城镇的发展,绝不能超过农村的耕作情况和改良情况所能支持的限度。
如果利润相等或几乎相等,多数人就会倾向于投资土地的改良和开垦,不愿投资于工业及国外贸易。
投在土地上的资本,可受到投资人自身更直接的监察;与商人资本相比,他的财产不易遭遇意外。
商人的财产,不但会受到狂风巨浪的威胁,而且还会受到人类愚蠢不公的因素的支配,因为他必须非常信任遥远国度的人们,但这些人的品质与情况他却无法完全了解。
反观地主,其资本与土地同在,可只说是尽了人事所做得到的安全。
而且,农村风景的美丽,生活的愉快,心理的恬静,以及其所提供的独立性,只要不受到人为迫害的话,农村生活的巨大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人。
所以耕作土地这一人类的原始目标和原始职业一直受到人类的喜爱,在有人类存在的每一阶段都将如此。
这种事物的顺序受到人类对农业的天然爱好的支持。
没有工匠的帮助,农耕必大感不便,且会时作时辍。
农民常常需要锻工、木匠、轮匠、犁匠、泥水匠、砖匠、皮革匠、鞋匠和裁缝的服务。
工匠偶尔也需要互相帮助,然而由于他们居住的地方不像农场主那样必须固定在一个地方,他们自然都定居在相互邻近的地方,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小镇或村落。
后来,又有屠户、酿酒师、面包师以及许多其他的偶尔需要和相互用得着的工匠和零售商贩的加入,于是小镇日益扩大起来。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互相提供服务。
城镇是农村居民不断前往把原生产物交换制造品的集市或市场。
就是通过这种交换,城镇居民才取得了工作原料和生活资料。
他们售给农村居民的制成品的数量,支配他们所购的原料及食料的数量。
所以,他们的原料及食料的增加,只能按照农村对制成品需要增加的比例而增加,而这个比例又和土地耕作和改良事业相一致。
所以,如果人为制度不扰乱自然进程,则无论在什么政治社会里,城镇财富的增长与规模的扩大,都是农村土地耕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结果,并与之保持相同的比例。
农民需要工匠的帮助,工匠住在一起形成村落,他们的职业随着乡村的改良而扩张。
在未曾垦殖且土地极易购得的北美殖民地,还没有兴起为销售于远方而兴办的制造业。
当那里的工匠获得的资本,在自己职业所需之外还有盈余时,他不会想办一家工厂来做销售远方的生意。
而是用来购买或改良未开垦的土地,由技工变为农场主。
当地付给技工的高昂工资,对于技工所提供的舒畅生活,都不足以诱使他为他人工作,他总情愿为自己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