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比如当时想起某个餐厅,就告诉我那里就是我想去的地方;我甚至因为有人想起菜市场,就直奔菜市场。
于是我从A到走到B,从B走到C,从C走到D,从D走到E,兜了一圈后,又筋疲力尽地回到A,最后只好放弃。
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不懂阿拉伯语的人在这里时刻会有麻烦。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认识了容姐。
容姐年近40,原是国企资深员工,2007年辞职云游四方,走遍南亚和东南亚。
这次再度辞职出行,行走中东,最后来到这里,于是我们两个说中文的人,很快走到一起,云游街市。
一走进集市,一位埃及小哥朝我们发出“嘶嘶”
的声音,这是埃及人常常让外国人误解的习惯。
在埃及,这是一种提醒的意思,意思是麻烦靠边站点,让一让,看着点儿。
一般来讲,这种“嘶嘶”
声大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但习惯了就好。
再往深处走,发现满大街都是“中国制造”
,很多商品跟北京的地摊货一个样儿,地地道道的中国味。
我一直很佩服中国的商人,从早期的沿海贸易,到丝绸之路,再到西域贸易,再到明朝轰轰烈烈的郑和下西洋,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只要有利润和新大陆,就有他们满载商品的身影。
听朋友说,中国商人已经把能说得出名字的商品散在埃及的各个角落,这一点以从街上的商品得到验证。
虽然这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但和周围的建筑比起来,就显得庸俗了。
这里的建筑有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快接近一千年了,风貌依然如初,如建于七百多年前的盖拉温清真寺,就像是昨天建立起来的。
看着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我有点感慨,经历几百年的时间依然能在城市里屹立不倒,想必这里的人有着共同的信念,对历史的膜拜,对前人力量的畏惧,从来没有改变过。
虽然这些建筑淹没在庸俗的商品中,但你不得不叹服他们对信念的执着。
金字塔里的秘密
威尼斯旅馆每天只有很少的房客,在我入住的数天里,只有两名女房客。
容姐走后,住进来一位埃及姑娘,准确地说是埃及和韩国混血儿。
她是一位穆斯林,每天将脸遮得严严实实的,不给任何人看到,就连睡觉时都用被子蒙住头。
姑娘的头巾披法极为复杂,先扎入二十多根小别针,再围一圈丝巾,再绕一些丝巾。
她面对外人时只露出两只眼睛,和我交流时也用头巾完全蒙住面部,做饭的时候,一边忙着烹饪,一边还得照顾头巾,生怕头巾掉下来被人看到。
姑娘有语言沟通障碍,常常只能发出几个音,之后就变成哼哼声,全靠纸笔和外界交流。
她说自己曾经受到过惊吓,后来就不太会说话了。
我们沟通非常困难,更难的是我连她的表情也看不到,想猜也没法猜。
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义的穆斯林女性真的很不容易。
老开罗,即科普特开罗,埃及基督教的核心地,数座历史悠久的教堂林立于此,如悬挂教堂,圣巴巴拉教堂,圣乔治教堂等,还有大片的希腊东正教徒墓地。
我独自前往附近的大清真寺,被要求披上绿袍方可进入。
埃及博物馆位于解放广场旁,作为游客在开罗的必去处之一,埃及博物馆确实不负盛名。
从金字塔里挖掘出来的宝藏大部分安放在埃及博物馆里,这座两层楼房看上去被宝物堆得满满的,简直快溢出来。
如此密集的陈列,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以前有位朋友参观过美国一家博物馆,里面也陈列着很多物品,看起来历史悠久,引导员介绍说这些物品都是世界最珍贵的宝物,朋友一听是宝物,立刻来了精神,凑过去仔细一看,才发现时间最长的还不到300年,还历史悠久呢,跟埃及的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