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更诡异的是,全球十万名曾参与“守夜人协议”
的前聆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个梦:
他们站在一片荒原上,天空没有星月,只有无数漂浮的名字,像萤火虫般闪烁。
远处,一道身影缓缓走来,穿着旧棉袄,左耳后的疤痕在幽光中若隐若现。
他走到每个人面前,不做言语,只是从布袋里取出一块石子,轻轻放在他们手中。
石子冰冷,却让人心安。
醒来后,他们发现枕边真的多了一块蓝灰色的小石头,表面布满细密裂纹,重量恰好能压住梦境的重量。
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但所有人都明白:祥子回来了。
或者说,他从未真正离开。
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行走于人间??不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频率,一种温度,一种存在于“未完成之事”
中的必然回应。
一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是否应将“鸣心现象”
纳入全球公共安全体系。
争议极大。
科学家坚持要求彻底解构其原理,军方则提议建立监听网络,试图捕捉“祥子信号”
用于通讯加密。
唯有来自蒙古的代表沉默良久,最后起身说道:
“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不是信号,也不是武器?他是提醒。”
全场寂静。
“提醒我们,有些东西不能被量化,不能被利用,甚至不能被完全理解。
但他存在。
只要还有人痛,有人哭,有人在深夜无端流泪,他就一定会出现??不是来解决问题,而是来陪人等天亮。”
会议最终无果而终。
但三个月后,全球共感网络发生异变:所有强制推送的情绪调节程序自动失效,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静默期??每天凌晨三点至四点,系统强制进入“空白模式”
,不允许任何信息传输,也不允许AI介入。
人们称它为“聆听时刻”
。
起初有人抱怨不便,但渐渐地,他们开始期待这段时间。
有人在这一个小时里写信给逝去的亲人,有人独自坐在窗边看星星,还有人第一次鼓起勇气,对枕边人说出那句藏了十年的“对不起”
。
而在乌兰察布,守夜学院迎来第108届新生。
仪式照常举行。
冬至之夜,钟声十二下,穿透云层。
学生们围坐鸣心坛,闭目静听。
这一次,他们听见的不再是风雪或星光,而是彼此的心跳。
一圈又一圈,缓慢而坚定。
忽然,一个学生睁开眼,低声说:“我听见了……有人在教小孩念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