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以,发热是小儿最常见、最棘手的病症!
一、外感发热的病因与治疗原则
外感发热是人体感受外在邪气引起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病症,亦是中医病名,属中医的“感冒”
范畴。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外感发热就诊的人数排儿科疾病的榜首,被称为“儿科第一证”
。
多是受了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气之一所致,也有同时感受两种邪气甚至三种邪气后出现体温升高,往往伴有恶寒、面赤、烦躁、咳嗽、咽痛、脉数或指纹紫暗等病证。
严重的可出现高热或“壮热”
,导致心悸、神昏、抽搐、惊厥等重症。
小儿外感发热起病急、进展快,起初还只是受凉后流鼻涕、打喷嚏之类的表证(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很快就开始有发烧、咳嗽、嗓子痛之类的寒热错杂之证。
用中医的话说就是表邪未尽,邪已传里,致表里同病,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小儿纯阳之体,外感六**邪气皆可从而化火,特别受了风寒以后,很快就会从阳化热。
所谓化火化热,可以理解为感染引起的炎症和发热。
单就感冒而言,人体外感六气后,可能发生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或时疫感冒等不同类型的感冒发热,究竟孩子会得哪一种感冒,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
但无论哪种类型,均可根据小儿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气候季节变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然后运用解表退热、和解退热、清解退热、祛湿退热等治疗原则,灵活运用中药经方验方进行治疗,则能“当其感冒、浅在肌肤”
之时,“表之则散、发之则祛”
,实现“病斯痊矣”
。
外感发热的主证与兼证
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首先抓主要矛盾,即辨清主证是什么,然后抓次要矛盾,即辨清兼证是什么。
根据症状(发热与恶寒、痰白与黄)和体征(舌红与淡、苔黄与白)辨清是寒、是热、是暑还是湿引起的病症,以分辨出外感发热的证型。
根据《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外感发热的主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时疫感冒四种证型,兼证则有夹痰证、夹滞证和夹惊证三种。
这里没有包括瘟疫。
主证证型
风寒感冒: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清涕,白痰,口不干,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证见发热重,恶寒轻,黏涕,黄痰,口干,咽痛,舌薄黄,脉浮数。
暑湿感冒:为季节性感冒,多为夏季发病,证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困重,脘闷,口腻,苔黄(白)腻,脉濡数。
其与中暑症状相似,也有发热、乏力、恶心、腹泻等,同时兼有感冒症状,怕冷、鼻塞、流涕等。
时疫感冒:即季节性流感,特点是发高烧,且起病急、病情重,兼有感冒的其他症状,即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咳痰等,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
兼证证型
夹痰证:感冒症状+咳嗽加剧,痰多,喉间痰鸣,舌苔厚腻,脉浮滑或滑数。
夹滞证:感冒症状+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气秽臭,恶心呕吐,吐物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垢腻,脉滑。
夹惊证:感冒症状+惊惕、惊叫,烦躁不宁,甚至骤然双目凝视,肢体抽搐,口唇发绀,舌质红,脉浮弦或弦数。
瘟疫
包括瘟病、疫病和疠病,是外感发热中最危险的一类
《温疫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