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只有四味药,药虽少力却专,四药皆有清热解毒之功,也唯有清热解毒之力,能泻火、消肿、解毒,但无祛风解表之能,故不能解表疏风。
所以,虽然可以用于感冒高热时退烧之用,但必须与疏风解表药一起用,才能不留后遗症。
另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治疗扁桃体炎、腮腺炎、手足口等疾病时,显现出很好的消炎退热作用,因为蒲地蓝清热解毒,所以能泻火止痛,即消炎。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该药有抗病毒、抗菌、镇痛、抗炎的作用。
笔者个人认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内的抗病毒、抗菌作用主要源自所含苦寒药的清热解毒即消炎作用,而非对病毒或细菌有直接灭活或抑制作用。
镇痛同样源自消炎,炎消痛自去。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全国27家三甲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32名高级专家共同撰写。
《共识》强调了蒲地蓝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优势,适应证以咽痛和疖肿为主,明确了临床适用范围,即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咽痛以及皮肤科脓肿。
《共识》认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长于抗病毒而不在抗菌,优势在于病毒感染初期即红肿期消炎,而非化脓期,故建议早期干预。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作治疗甲流、手足口病的首选药:被卫生部列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编列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作为治疗甲流、手足口病的首选用药之一。
3.双黄连口服液
应用:案例四(老师用对了)、案例八(宝妈用错了)
功效:清热解毒、表里双清,抗病毒、抑菌。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的治疗。
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方解:君药金银花可散肺经热邪、清心胃热毒,臣药黄芩长于清肺热,连翘长于清心火、散上焦之热。
全方配合,药少而力专,共奏清热解毒之功效。
可用在风温肺热、喉痹、乳蛾、风热感冒时候的发热咽痛等热证,或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等发热。
双黄连方剂由《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精简化裁而来,最早由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于1989年研发成功,并在1992年获得第一个制剂双黄连注射液的专利授权。
迄今,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双黄连”
,有百余个品种,涉及注射液、口服液、片剂、合剂、栓剂、粉针剂、气雾剂、胶囊、软胶囊、滴丸、糖浆、颗粒、含片、泡腾片、咀嚼片、滴眼液等多种剂型。
不管哪种剂型,都是用现代工艺将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提取精制后加工成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双黄连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炎退热的功效。
因双黄连的三种组分金银花、黄芩、连翘均为纯寒之品,其寒凉之性对各种炎症引起的发热有超强清热之力,包括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和发热。
所以我个人认为,双黄连的体内抗病毒作用并非直接抑制病毒活性,而是通过消除病毒感染造成的炎症状态,给机体以时间,让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病毒,只是间接起到抗病毒的效用。
正因为双黄连性味寒凉,才起清热解毒之效,才有消炎抗炎之功。
也因为双黄连性味寒凉,脾胃虚寒的小孩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建议不可自行用药。
虽然口服剂型双黄连的不适反应比较轻微,停药就能缓解,但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就层出不穷了。
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全身性损害,特别是呼吸系统的损害。
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2009年,因双黄连注射液先后在安徽、云南、江苏三省引起死亡病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暂停销售和使用某药业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
其后的研究发现,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剂中的辅型剂带入的问题,而非中药本身的问题。
即便如此,我也特别强调,是药三分毒,切勿随意用!
非用不可时,一定遵循“能口服不输液”
的原则!
实际上,无论人体被病毒感染,被细菌感染,被真菌感染,还是被其他任何致病菌感染,无论治疗用西药还是中药,最终战胜疾病、治愈人体的都不是药物,而是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药物只是帮助机体扫清病理垃圾,最终完成修复的还是机体自身。
双黄连作为中成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
只有通过中医的辨证才能用对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