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讲究一:因时穿衣
banner"
>
因时穿衣,讲究的是春捂秋冻,固护阳气;夏养三伏,护阴养阳;冬养三九,充养阴精。
这是一年四季穿衣的原则和目的,是因时制宜的具体体现。
其中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让我们一一看过去。
一、春捂秋冻、固护阳气
“二四八月乱穿衣”
,一个“乱”
字道出了人们对春秋天气忽冷忽热的应变之举。
说乱也不乱,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就是在乍暖还寒的2月到4月不要急于减衣服,不妨捂一捂;到了秋高气爽的8月到9月,也不必急于加衣服,不妨冻一冻。
所以也有“冻九捂四”
之说。
春捂秋冻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养生方法,依据的是《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思想。
早在元代,著名养生专家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就说得非常清楚,说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秋季则“寒甚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唯无寒而已”
。
春捂:春不减衣,下厚上薄
春天来了,天气开始转暖,但有些地方的气候一天三变,就像孩子的脸,太阳出来则风和日暖,太阳落山就寒风袭人,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
所以,“春捂”
提醒人们春天寒冷渐退,还是很冷的,还需厚衣保暖,以防受寒。
故有“二月休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
之说。
中医则从气的阴阳消长进行解释,春天气温变化较大,天气乍暖还寒,说明阳气升而未盛,阴气减而未衰,人体阳气也未完全达到肌表,抵抗寒邪的能力还较弱,特别是小孩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凉受寒,即是“春捂”
的寓意。
“春捂”
既是顺应阳气生发养生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保健良方。
开春以后就骤减衣服,极易使风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不信可以看看各地方儿童医院或儿科门诊,每年入春之后是不是人满为患?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季受凉感冒、流行性感冒、腹泻、流行性脑膜炎、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的孩子成倍增加。
小孩子的脏器发育尚未健全,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弱,抵抗力也弱,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可能受凉,哪经得住这一天三变的天气。
所以,宝妈们经常为给孩子穿什么衣服发愁。
给孩子穿多了,一跑就出汗,再受风就感冒;给孩子穿少了,一受风也感冒。
高明的做法是,注意天气变化,春天不可过早脱掉棉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