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用对药与否,体现在帮正忙还是帮倒忙。
药没有用对,病就治不好,等于帮倒忙。
只有用对药,才能治好病!
要想用对药,必须辨对证,归根结底必须有中医理论做指导。
中医认为,双黄连口服液药性寒凉,有清热作用,并无疏风解表功效,只适用于单纯的热证。
虽然可以配合疏风解表药治疗风热感冒,但绝不可认为双黄连有疏风解表的作用。
双黄连说明书上的主治说明有“疏风解表”
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所以,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不能只用双黄连,必须配合疏风解表药一起用。
4.小儿退热口服液
应用:案例四
功效:疏风解表,解毒利咽。
主治: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以及温热病、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或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组成: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黄芩、淡竹叶、地龙、重楼、柴胡、白薇等。
方解:黄芩味苦无气,泻火于中;连翘味薄气薄,清热于上;连翘去诸经之客热;黄芩泻五脏之游火;柴胡升清阳之气、解不表不里之风;金银花长于化毒,解热毒于瘀壅之中;栀子味苦入心、性寒胜热,泻上下之火,导湿热由小便出,水道药也,善泄肝肾相火、祛胸中郁热;淡竹叶淡渗湿、白薇辛散;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的12味中药,由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凉膈散化裁而来,去原方中的大黄、芒硝、薄荷、甘草,保留黄芩、栀子、连翘,加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牡丹皮、淡竹叶清热解毒药,重用清热药,辅以地龙、重楼、柴胡和白薇,以活血升清。
可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引起的高热,伴目赤、咽喉肿痛、痄腮、喉痹等实热症,但解表力弱,且无祛风药,必须配合解表疏风药才能治愈感冒。
这就是为什么案例四用此药后能退热,但不能治愈孩子感冒的重要原因。
5.复方鱼腥草
应用:案例五、案例六、案例七(都用对了)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
组成: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
方解:君药鱼腥草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多用于呼吸道感染;臣药板蓝根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为治疗咽喉病要药;金银花性寒味甘,清热解毒;连翘性微寒味苦,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两药同用助鱼腥草消肿散结之力。
佐药黄芩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既助君臣清热解毒,又可泻火通腑,给邪以出路,功兼佐使。
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此5味药均有较好的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复方鱼腥草片是20世纪末研发的中成药复方制剂,最早收录于《卫生部颁药品标准》第七册,后被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收录。
迄今已有至少九种剂型,除片剂以外,还有胶囊、软胶囊、滴丸、颗粒、合剂和糖浆等制剂。
临床用于外感热证,如急喉痹、急喉喑、急乳蛾,症见咽喉肿痛、病见急性咽炎、扁桃腺炎等。
复方鱼腥草组方是在“双黄连”
组方基础上,加鱼腥草和板蓝根组成。
“双黄连”
是当代经典名方,其以金银花、黄芩、连翘的清热解毒的功效著称。
在双黄连的基础上,增加了凉血利咽的板蓝根和具有较强抗菌、抗病毒作用的鱼腥草。
全方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和金银花五味中药按20∶5∶5∶2∶2的比例组成。
方中以鱼腥草为君药,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增强了抗菌、抗病毒功效,对于中医辨证属风热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热症,效果明显。
其优势在于对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炎症都有抗炎消炎之功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