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对孩子来说就不能穿太少了,哪怕汗出不止,也要穿上护胸挡背的衣服。
因为胸腔为心肺的庇护所,而且前胸是聚阴气汇阴经的场所,后背则是聚阳气汇阳经的场所。
普及一下中医经络知识:胸骨上有5个任脉的要穴——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其中玉堂穴为肝经、心经、肺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而任脉为阴脉之海,就是最阴之脉,所以前胸是阴经阴脉汇集之处。
背为督脉(脊髓的位置)、足太阳**经(里脊的位置)之所居,督脉为“阳经之海”
,统摄一身之阳气。
若夏天敞胸露背,不仅心阴、肺阴得不到呵护,一身的阳气也易散出,身体的阳气被宣发太过,外界的寒邪就很容易侵入体内。
当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足太阳**经首当其冲,这时候宝宝容易得感冒,可出现咳嗽气喘、气短乏力、声音低弱、自汗怕风等肺阳不足的表现;也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肢冷等心阳不足的表现。
所以,夏季护胸挡背的目的就是护阴养阳,一定要做到夏不敞胸,热不凉背,否则损伤阴阳二气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或加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对于汗多的孩子,宝妈们一定要做到勤换衣服,即“夏月汗多宜换着”
,这可是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中说的,他还在《千金要方》中解释道:“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
古代就有一种前挡胸、后挡背的夏装——羞袒,既透气,又吸汗,能最大限度地散出热量。
可见,古人特别看重夏天穿衣护卫阳气。
在炎热的夏天,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洗过澡后,不是马上给宝宝穿上衣服护着前胸后背,而是让宝宝**着玩,而且还开着空调或开着门窗,晚上睡觉还给宝宝垫好凉席,带个肚兜就把宝宝放凉席上睡。
很多年轻的宝妈根本没有意识到,空调的凉风或屋里的穿堂风会直吹宝宝前胸后背,凉席则直接凉着背心。
结果,很多宝宝越是天热越流清鼻涕,反而是受凉感冒,弄得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夏天天气闷热,出汗本来再正常不过,这是应夏气以养长。
但空调的出现使得夏天出汗成为一种“奢侈”
,也使孩子的成长环境缺少了夏季的闷热,这对孩子来说并非好事,夏天不出汗,积攒了一整个春天的阳气散发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是一种负能量,早晚会暴雷。
这就应了古人所说的“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
。
一个世纪之前,地球上是没有空调的,只有蒲扇和凉席,中国古人靠静心调息来退热除烦。
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解释说,夏季“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
所以20世纪之前的人比现代人至少少了一种病,就是空调病。
而且中国古人用凉席都非常讲究,只在三伏天用,进伏前和出伏后就不再使用了。
这些都是非常智慧的,希望年轻的父母们给孩子养成夏不敞胸、热不凉背的习惯。
夏不露宿,坐不当风
夏天睡觉时,如果露宿室外,或当风卧,或睡地上,还不盖着点儿,早晨起来感到虚乏无力甚至腹痛腹泻都是轻的,严重的直接手足麻木,或者半身不遂。
这是因为夏季夜间露宿室外,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直接感受天地之气。
天地之气在夏季的夜晚一样是寒凉的,而人体的毛孔和腠理在夏季稀疏,夜间带有寒气的风能够直接进入体内,不仅引起血管收缩,而且降低体温和抵抗力,着凉感冒算轻伤,半身不遂也不重,真有直接死亡的。
所以,即使再热,也不能睡在室外,更不能睡在风大的地方。
大人如此,小孩更应如此。
蔽日遮阳,避暑纳凉
蔽日遮阳,就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是古人避暑纳凉、降低体温的有效方法,当然也能防止晒黑晒伤,但不能等同于现代概念的“防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