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这样说,多少有些妄自尊大。
但是,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我比父亲多少有些优越之处,所以做起事来完全不同于父亲。
因为我跟父亲有所不同,所以结果也就有别了。
我的子女们将来会如何呢?我不是神仙,当然无法遽下断言,但按现在的情况看,他们和我是有所不同的。
或许此不同又和我与父亲的恰好相反,不管怎么说,我的子女比我差。
然而,责怪他们比我差,让子女们照着我所想好的做,那么,这强求就是我的无理了。
纵然照我的意思勉强他们,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我所想象的那样的子女;我勉强他们,让子女们什么都按我所想的去做,其结果仍会是子女们无法达到我所想象的,结果是他们不得不成为不孝之子。
既然他们的资质有限,我怎样强求也是枉费心机。
所以,我不勉强子女们去尽孝,虽然仍以子女应该孝顺父母的根本思想来教导他们,但子女完全不按我的意思去做,我也绝不认为他们不孝。
现代教育的得失
过去的社会与现在的社会有所不同,同样,过去的青年与现在的青年也有差别。
在我二十四五岁的时候,也就是明治维新前的青年,和现代青年比较起来,不管在境遇、教育还是其他方面都迥然不同。
因此,要说谁优谁劣,实在不是一句话所能表达的。
但有一部分人却认为,昔日的青年既有气概,又有抱负,比现代的青年优秀多了,而今日的青年既轻浮又没朝气。
这是以偏概全的讲法。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拿过去少数的优秀青年和现今一般的青年相比较,作出这样的结论,多少是有些不妥的。
很显然,今日的青年中也有优秀的,昔日的青年中也有不优秀的。
维新之前,对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极其严格:在武士中,有上士和下士之分。
农民或商人等老百姓也分为望族和普通人家,他们之间的风尚和所受的教育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由此来看,即使是昔时的青年,也会因其出身的不同,其所受的教育也有所差别。
昔日的武士和上层的农民、商人,其青年时代多数都是受汉学教育,开始是修《小学》、《孝经》、《近思录》等,进而再研修《论语》《大学》《孟子》等。
另一方面要锻炼身体,并鼓吹武士精神。
而一般的农民、商人虽也受到一些教育,只不过是学一些极浅近的行为教育或一般往来庭训,如《庭训往来》,此外还学些加减乘除的简易算法。
因此,接受过高尚汉学教育的武士,通常理想高又有见识,而一般的农民、商人,所接受的只是通俗的东西,故大半是无学识之人。
现代是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的时代,不再有贵、贱、贫、富的差别,都能受到教育。
也就是说,岩崎、三井等巨富人家的儿子和住在大杂院中的子弟,同样都可以接受教育。
因此,在多数青年中有品性劣等的、学问不通的,这是很自然的事。
因此,把现在的一般青年和过去少数武士阶级的青年相比,且批评这个、指责那个,这种做法,实在不恰当。
现在,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当中,和昔日青年对比也有毫不逊色的。
过去的教育是针对少数人,只要教出几个人才就好。
现在则是重视常识教育,以启发多数人的平均水准为目标。
过去的青年为选择良师而费尽心血,如有名的熊泽蕃山去中江藤树的住处求中江收他为弟子,被拒绝了,熊泽就在中江藤树的屋檐下立了三天三夜,藤树有感于他的热诚,最后收他为门人。
其他如新井白石拜木下顺庵为师,林道春拜藤原惺窝为师,都是为了选择良师以修学进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