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章 处世与信条(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这可以看出孔子是不希望革命的。

其实凡是评论一个人,必须仔细考虑其所处的时代。

孔子是东周人,自然不能露骨地批评周朝的缺点,只能婉转地表示虽已尽美但未能尽善。

世人论孔子之学,务必要好好探究一下孔子的精神,如果不能以入木三分的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必有流于皮相之虞,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义。

所以我一再主张人生处世,如果不想误入歧途,首先要熟读《论语》。

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欧美各国的新学说不断传入。

其实,这些新东西在我看来,仍是古老的东西,跟东洋在数千年前所倡导的完全一样,只是表达方法不同,更善于措辞罢了。

虽然欧美诸国日新月异的新成就值得我们研究,但也不要忘了,在我们古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之中也有不能抛弃的东西。

天不罚人

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在这句话里所讲的“天”

,我想“天”

就是天命的意思!

孔子所谓“获罪于天”

,我认为是指人们无理地模仿或做出了不合乎自然的行为,结果必然给自身招来恶果。

到了这时,纵想逃脱责任,但“自作孽,不可活”

,如此恶果乃是报应。

这也就是“无所祷”

的意思。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有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孟子在《万章》篇中也说:“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也就是说,如果世人因无理地模仿或不合大自然的行为而获罪于天,天并不会采取什么有形的方式来惩罚他,但会以其周身之事令其感到痛苦不堪。

这就是所谓的“天谴”

人类想尽办法避免天谴,但无论如何都躲不过。

就像自然中四时运行,天地万物生长一般,这都是天命,人自然也不能例外。

因此,孔子在《中庸》的一开始就说道:“天命之谓性。”

人无论如何祈神求佛,只要做出不合理的事,不合自然的行为,则因果报应必然加在他身上,绝无侥幸。

因此,除非行自然之大道,不做任何不合理的事,问心无愧,方能产生像孔子在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时那样相当的自信,由此获得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观察人物的方法

佐藤一斋先生认为,根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是最正确、最不会发生差错的人物观察法。

在其著作《言志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初次见面时对人的观察判断,多半无误。”

正如一斋先生所说,初次见面时,好好观察判断一个人,多半不会有错。

而经常见面之后,次数一多,由于种种考虑,反易导致不正确的判断。

初次见面时,对一个人并无成见,也不掺杂各种考虑和私情,这样的观察处在一个最佳的状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书之皇后总想欺负朕神秘支配者超神大掌教联盟之从妖姬辅助开始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儿子,请给爸爸指条明路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绝品神医混都市穿成男团女经纪人,我带飞小鲜肉我的萌妃是大佬全球轮回之我锤爆了全世界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某剑魂的无限之旅学渣被家访,老爹竟是文坛巨佬太古剑尊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修仙道无境小心,前方高能超品修仙小农民一人之开始的道爷夫君位极人臣后什么都会的仁王君撼宙帝尊足球豪门开局就是死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