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社会,一般的人格都逐渐提升了,所以对金钱的想法也有相当的进步,用光明正大的方法来获得收入,把金钱用在正道上的人多了,对金钱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可是人性有其弱点,有些人在利欲熏心之下,很容易产生富贵第一、道义第二的错误思想。
如果这种思想发展严重了,就会有金钱万能的想法,而将十分重要的精神问题弃之不顾,成为物质的奴隶。
幸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财致富同道德相结合的倾向日见增加了。
尤其在欧美,“真正的财富是在正当的活动中取得的”
观念已经一步步稳当而顺利地被付诸实行。
我很希望日本的青年也能够注意这一点,千万不要再陷入金钱之祸,要好好利用道义与金钱的价值。
确立义利合一的观念
社会中的事,有利必有弊,西洋文明的输入对日本的文化虽有很大贡献,但在另一面也产生了一些弊害。
也就是说,当日本在引进世界性的事物沐浴其恩泽,享受其幸福的同时,也一并传入了世界性的毒害,这是不争的事实。
凡是日本的国民,就有责任和义务寻求根治病毒的方法。
我思量再三,认为根治病毒的方法大概有两种可以采用。
一种是直接研究病毒的性质,然后投以适合的药方;另一种是尽可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强壮起来,强壮到纵然有病毒入侵也不怕,因为已经养成了抵御病毒甚至能够杀死病菌的身体素质。
那么,这两种方式应选哪一种呢?我们原本是实业工作者,要研究坏思想的病理病源,并讲究治疗方法,只怕不是我们的专长。
我们应做的工作在于国民日常的养生方面,只有让国民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抵抗病毒的侵害。
我将我所认为的治疗法,即危险思想防抑对策披露于此,希望一般世人,特别是实业界的朋友,能好好加以考虑。
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在利用厚生与仁义道德这两方面,自古以来就结合得不太紧密,因而有所谓“仁则不富,富则不仁”
的话,以为近利则远仁,依义则失利,将仁与富解释为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如此将仁与富完全分开解释,好像两者水火不相容。
这种错误解释造成一个极端的结果,就是投身于利的人,就可不顾仁义道德。
我对这一点多年来一直叹惋不止。
其实这个观念是后世某位学者所造成的罪过,我以前已经提及,孔孟之教以“义利合一”
为主,只要一读四书,便可明白。
宋代大儒朱熹在《孟子序说》中说,“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非常鄙视钱财功利。
将此言再进一步思考的话,即与亚里士多德的“所有的商业都是罪恶的”
意思前后一致了。
换一种说法就是:仁义道德应该是神仙般不思凡欲的人的行为,投身生产事业的人可以无视仁义道德。
这样的解释绝不是孔孟之教的精髓,乃是闽洛学派的儒者所捏造出来的妄说。
然而我日本国从元和宽永时代开始,此学说就很盛行,所以造成了一种现象:一提起学问二字,人们便以为,除此一家之外别无分号。
然而这一学说给今日的社会带来多少弊病呀?
误传孔孟教义的结果是,使得从事生产事业的实业家们的精神,几乎都变成了完全的利己主义,既无仁义也无道德,甚至钻法律漏洞,一心以赚钱为依归。
影响之大,大到今日的实业家多数都是抱着一种只要自己能挣钱,他人和社会都可置之不管的观念。
长此以往,将来的贫富差距将逐渐拉大,更可想见的是,社会会逐步沦入卑鄙无耻的地步。
这正是误传了孔孟之训的学者数百年来在学术界横行跋扈所产生的遗毒造成的结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实业界的生存竞争也日渐激烈。
这时,如果实业家只汲汲算计个人的私欲私利,只要自己有利可图,其他一概不管,那么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健全,令人讨厌的危险思想一定会慢慢地滋生蔓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