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由于当时能够接受武士教育的人很少,所以所谓教育都是寺子屋的,由寺庙的住持或富豪的老人来办教育。
当时农工商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国内,与海外毫无关系,所以农工商者只需初步的教育就足够了。
加上主要的商品均由幕府及地方诸侯统筹运送贩卖,真正与农工商者有关系的部分非常少。
当时所谓的平民,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
更糟的是,武士还享有可以随意对平民殴打、斩杀等自由,可以我行我素。
这种情形,直到嘉永安政时代,才逐渐改变。
接受经世济民学问的武士,倡导起尊王攘夷理论,终于完成了明治维新的大改革。
我在明治维新之后不久,就当上了大藏省官员。
当时的日本,在物质科学方面的教育几乎是零。
武士教育中,虽然有种种的高尚精神,但农工商方面的学问却是一片空白。
不但如此,普通教育也只是低层次的,大部分是政治性教育。
尽管海外交流已经开始,却无任何涉外知识可言。
尽管十分想要国家富强,但对如何使国家富强却一无所知。
一桥的高等商业学校,虽然在明治七年就设立了,却被迫关闭了几次。
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商人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
我曾费尽心力大声疾呼,为了与海外交流,无论如何要具备科学的知识。
值得庆幸的是,机遇渐渐来临。
至明治十七、十八年(1884、1885年)之际,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很快就涌现出一批才学兼备的人。
自此之后以至于今,仅短短三四十年时间,日本的物质文明已经丝毫不逊色于外国了。
但这中间,又产生出了很大的弊害。
德川幕府的独裁专制政治虽然使日本社会出现了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但却使政治变为军阀政治,也就是造成这个弊害的原因。
不过,在那个时代受教育的武士当中,尚不乏品行高尚、目光远大的人。
但时至今日,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了。
经济进步了,财富累积了,但可悲的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以及仁义道德观念在今日社会,可以说已经**然无存。
也就是说,精神教育完全衰微了。
我从明治六年(1873年)左右开始,全力以赴地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时至今日,全国已到处可以看到有实力的民间企业家,国家的财富也大大增加了,但想不到人格修养反比维新之前退步了。
不,不只是倒退而已,我甚至担心日本人的道德是否已经到了沦丧的地步了。
所以我说,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反而损害了精神的进步。
我一向坚持,精神的提升和财富的增加必须同步,从这点说来,人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
虽然我出生在农家,所受的教育也很低,幸而修习了汉学,由此获得了一种信仰。
我并不关心什么天堂和地狱,只是相信,做事要堂堂正正,那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丰臣秀吉的长处和短处
乱世之中的豪杰不拘于礼,以致家道不齐的事例,并不仅限于明治维新之际的元老。
无论哪个时代,乱世之际莫不如此。
我也不敢夸口已经到达齐家的境界,甚至像丰太阁(丰臣秀吉)那样的旷世英雄,也是一个不拘于礼的人。
当然,这本来不是值得夸耀的事,但生逢乱世,只好认命如此,不能过于责备。
不过对丰太阁来说,他最大的短处就是持身不谨和有机智却无谋略。
若要说他的长处,那自然是他的努力、勇气、机智以及气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