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经济领域中有需求、供给的原则,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社会上各行各业之间活动的人们。
当然,社会上的任何事业都有一定的限度,所需人数雇满之后,自然就不必再雇人了。
但是,另一方面,学校每年都会培养出大批的人才,对尚未完全发展的我国实业界来说,完全接纳他们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现今的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学生们一般在受到高等教育之后,都希望从事高尚的事业,所以,在高尚职业方面必然会发生供过于求的现象了。
当然,学生们抱有从事高尚事业的愿望,对个人来说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对一般社会而言,或者从国家来考虑,又如何呢?我以为未必就是可喜的。
简要地说就是:社会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复杂多样的。
当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复杂多样的,高层次的如公司董事长,低层次的如工友、司机等人才都是社会所需要的。
只是管理阶层的人属于少数,低层次的被管理者却需要大量的人力。
因此,学生们如果愿意当被人管理这一方面的人才,今日社会人才过剩的问题就不至于发生了。
遗憾的是,今日一般的学生,都只想成为少数中的一分子。
总之,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学问,懂得了高尚的道理,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处在人之下,受人使唤。
同时,我们的教育方针多多少少也有些错误,只管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同一类型的人才,却完全忽略精神修养。
这样导致的可悲结果是,学生不知能屈能伸,只会傲气凌人。
如此一来,人才过剩的问题当然就会出现。
今天,我无意回顾往昔学堂时代的教育如何,来作讨论。
不过,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过去虽也不完全,但却比现在做得好。
过去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就拿教科书来说,《四书》《五经》之类已经是最好的教材了。
但由此而培养出的人才,却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人物。
其原因当然是由于教育方针完全不同的关系。
那时的学生们多各自朝着自己的长处去发展,尽其所能,各自发挥,所以能训练出不同类型的人物。
譬如,优秀之人就渐次向上攀升,向高尚的工作而努力,愚钝之人也不敢有非分之望,安分地做卑微的工作,所以那时候不用担心人才使用方面的问题。
今日则不是这样,教育方针虽很好,但由于人们误解了其精神,在训导方面有所偏差,结果学生不管自己有才还是没有才,总认为彼亦人也,我亦人也,同样都受到高等教育,他们能做的我也能做,从而人人心生自负,不甘于从事卑下的工作。
过去是百人中出一个秀才,今天则是造就九十九个普通的人才。
这就是今天教育的优点,但遗憾的是,由于误解了其精神,致使中流以上的人才供给过剩。
但是,施行同样教育方针的欧美先进国家,却很少见到这种教育上的弊端,尤其像英国。
英国与我国现在状态极为不同,他们的教育很重视常识问题的培养,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格。
话说回来,像我这种对教育本来就知道不多的人,是不应该插手教育的,但本着一颗关心国家的心,我又不得不提出:产生现在这种结果的教育,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尚不健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