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tor网络层层加密保护下的某个极端私密论坛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帖子悄然出现,标题仅为【米诺陶事件后续】。
帖子内容没有明说,但用了大量黑话和隐喻。
用户【阴影行者】首先发言:“听说东边的‘游乐园’最近被‘管理员’彻底清扫了?动静不小啊。”
用户【沉默观察家】回复:“何止不小,‘管理员’这次下手很黑,连‘明星演员’(指爪牙)都折进去了。
看来他们那边最近换了厉害的‘园丁’(指警方技术力量)。”
【数据幽灵】插话:“‘演员’的业务能力不是一直很稳吗?这次怎么失手了?听说‘管理员’动用了一些我们没见过的‘清洁工具’(可能指高强度干扰和快速突入)。”
【阴影行者】:“再好的演员也架不住剧本泄露和场地被提前摸透。
估计是‘内部装修工’(指赵哲这类后勤人员)嘴巴不严,或者被‘园丁’找到了设计图。”
【沉默观察家】:“‘游乐园’的‘门票’(指访问权限和加密货币支付)以后怕是更难搞了。
‘管理员’这次展示了肌肉,短期内风声肯定会紧。”
【数据幽灵】:“可惜了,‘明星演员’的‘表演’我一直很欣赏。
不过,‘游乐园’不会只有一家,换个名字,换个地方,‘演出’总会继续的。”
这些匿名的交流,在冰冷的代码背后,传递着警惕、评估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与此同时,在某个利用多重加密通讯软件建立的临时群组里,几个技术背景的id正在紧张地讨论着。
【架构师】:“备份数据恢复进度70,但核心用户数据库损毁严重,妈的,对方的数据清除脚本相当彻底。”
【加密师】抱怨道:“不仅是数据,‘管理员’这次把我们的几个主要中继节点和备用入口都扫掉了,重建基础设施需要时间。
他们是不是请了外援?动作又快又狠。”
【前端工程师】发了个抓狂的表情:“ui和交互逻辑要全部重写!
旧的模板和代码不敢再用了,容易被特征识别。
这等于从零开始!”
【安全顾问】语气凝重:“上次的安防方案被证明存在漏洞。
新的平台必须部署在更底层的网络协议上,采用动态ip池,甚至考虑借鉴‘暗影流’(一种更高级的隐匿技术)的理念。
‘门票’验证机制也要升级,至少三重交叉验证。”
【架构师】叹了口气:“工作量巨大啊……而且,‘管理员’现在肯定瞪大了眼睛盯着呢。
我们得像在刀尖上跳舞。”
尽管抱怨重重,但这个临时技术团队的重建工作,已经在隐秘中悄然展开,目标是一个更加隐蔽、更加坚固的新“猎场”
。
在一个需要特定密钥和物理令牌才能访问的、极其罕见的加密聊天频道内,对话更加简洁和隐晦。
用户a(声音经过处理):“东边的损失评估完毕。
‘场地’和‘演员’损失,属于可接受范围。
‘票房’(指资金)未受直接影响。”
用户b(同样处理过的声音):“‘管理员’的反应速度和力度超出预期。
之前的‘合作方’(指赵哲及落网团队)可靠性存疑。
需要寻找新的、更干净的‘合作伙伴’。”
用户a:“‘游戏’的本质不变,但形式和规则需要调整。
暂时避开‘大型主题乐园’模式,考虑更小型、更私密的‘会员制俱乐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