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玄奘还请武则天准许这位皇子出生后剃度,武则天欣然答应。
后来武则天果然产下皇子,封其为佛光王,由玄奘为他剃度,但孩子仍然留在宫中,这位皇子就是坎坷多难的唐中宗李哲。
在这次为皇子剃度之前,玄奘的风湿病又犯了,而且这次的发病尤其严重,玄奘痛苦难当,高宗特遣御医为他治疗,五天后才痊愈。
为了让玄奘能够更好地养病,皇帝干脆把他接到宫中住,玄奘就在宫中继续他的译经工作,佛光王李哲就在他住所附近的宫里长大。
公元659年,武则天与高宗迁居东都洛阳。
玄奘跟随高宗到洛阳,顺便回到自己的家乡陈河村去看一看,一别几十载,玄奘发现除了一位姐姐外,其余亲朋好友都已去世,就连祖坟也荒芜了,玄奘立刻奏请高宗要改葬其父母,高宗立即批准,并答应一切费用由官方承担。
回到故乡,玄奘就不由得想起了少林寺,玄奘觉得那里是个安度余生的好地方,这个已有一个半世纪历史的寺庙让他觉得很亲切和安详。
于是玄奘又上表请求,希望能够准他退隐少林,玄奘认为佛弟子要断绝烦恼,必须要“定”
与“慧”
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
他一辈子求法读经是属慧的功夫,而定的功夫则要靠隐居山林、静坐禅定来实现。
玄奘自认慧的功夫他已经尽了心力,只希望能够在剩下的日子里得到修定的机会。
不料玄奘的请求遭到高宗的拒绝,玄奘只得次年随高宗再回长安。
这年,高宗为皇太子所建西明寺落成,玄奘离开大慈恩寺,奉命为西明寺上座。
虽然被帝王所重视,但玄奘始终不改俭朴的生活作风,他曾对弟子说过:“我若无常后,请一切从简,只要用粗陋的竹席子把我包起来,找个偏僻的山涧谷底埋了就算了。”
玄奘感到生命的终结在一天天地迫近。
当时,有很多人向玄奘反应,那部被看做大乘教根本经典的《大般若经》的译本很不完善,纷纷建议玄奘加以重译。
玄奘觉得这是相当有意义的工作,但是那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而《大般若经》有二十万颂,六百卷之多。
玄奘心中很是着急,京城里让他分心的杂事太多,玄奘当即上表请求把译场转移到长安北方六百余里的玉华寺。
玉华寺就是当年的玉华宫,太宗驾崩后改为寺。
那时大唐的政治中心已开始向东都洛阳转移,玄奘的请求终于获得批准,十月,译场就被搬到了玉华寺,第二年年初,玄奘又开始了翻译工作。
完成了如此巨大的一部经典的翻译工作,玄奘感到筋疲力尽,有一天,他若有所感地集合弟子,对他们说:“由于《大般若经》的因缘,我来到玉华寺,现在这项工作完成,我的生涯也要结束了。”
弟子们听了他的话都忍不住哭泣起来。
门徒强忍悲痛地说:“和尚气力尚可,跟以前并没两样,为什么突然说这种话?”
(和尚,起初是对能教人戒、定、慧之学的僧侣的尊称,后来成了僧侣之通称。
)玄奘说:“我的身体怎样我心中有数,你们不会明白。”
玄奘又抓紧时间把翻译那些未翻译完的佛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