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由于他们“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卖身”
,故又名乞士。
所谓“具足戒”
是受戒的一种。
戒法计有五戒、八戒、十戒及具足戒等多种。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是出家弟子所必须遵守的。
八戒是除了五戒以外,另加不着香华及歌舞观听、不食非时食、不坐卧高广大床。
十戒是将八戒中的不着香华及歌舞观听分为二戒,还有一戒是不蓄金银宝物。
具足戒,又叫具戒,是相当严格而繁杂的戒律。
比丘为二百五十六戒,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
因为“境遍法界,莫不圆足”
,所以叫具足戒。
受了具足戒的玄奘正式编入僧职,但他的佛学造诣早就相当于高僧级的佛门人物了。
玄奘对于自己读到的佛典总是能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甚至很快就感到四川已经无经可读了。
在玄奘在四川学习的几年里,天下尚未完全平定,但主要的反唐势力已经差不多被消灭殆尽,有些僧侣开始打算离开四川,返回原籍了。
玄奘感到四川已经没有多少可学习的机会了,于是又生出了想回长安的念头,但是哥哥长捷不愿离开,也反对他一个人离开。
长捷性格较为保守,而玄奘向往海阔天空,一旦有了目标就绝不向环境妥协,会毫不犹豫地振翅高飞。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玄奘带着官发的度牒,悄然离开定慧寺,搭乘以前听过他讲法的荆州籍客商的船前往荆州。
荆州在晋道安以后就成为了佛教重镇,玄奘到达后即前往荆州第一大刹天皇寺挂锡,受到众人欢迎。
大家纷纷请求玄奘登坛讲经,就连当地的皇族汉阳王李瓖也慕名而来,引得众多官吏和僧侣都在台下听讲,想要一睹年轻高僧的风采。
这年冬末,玄奘就离开了天皇寺,继续沿江东下寻访高僧,在苏州,玄奘会见了大德智琰法师,两人互相切磋,成为忘年之交。
几个月后,玄奘结束了吴、越等地的游历,北上相州(今河南安阳)向慧休法师学习,在这里的几个月,玄奘对小乘毗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他后来开创法相宗是有益的,慧休对玄奘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领悟力深感惊异和赞叹。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玄奘辞别慧休法师,向赵州进发,驻锡观音院(今柏林禅院),跟随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
十个月后,玄奘已经悟透了《成实论》,于是开始向长安进发。
当时长安的佛学界有两位著名的高僧人物,一个是以精通《摄大乘论》而闻名的法常法师;另一个是以专研小乘《俱舍论》而出名的道岳法师。
玄奘向他们学习,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他都下很大的工夫研究,后来到印度也是如此,这也是他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之一。
玄奘在长安跟随两位高僧学习,对于早已精研过的经典他当然驾轻就熟,对其他未读过的经典,玄奘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理解力,用佛家的话说,就是有“慧根”
。
玄奘还向大德玄会学习《涅槃经》,仅一遍就深得其旨趣。
这些高僧对玄奘赞叹道:“你可以称得上是佛门的千里驹,佛学的振兴就全靠你了,可惜我们已经老朽了,恐怕无法亲眼见到那一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