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康居和大宛是友好邻邦,又有大宛王的极力推举,所以对他们十分热情,也派人护送他们到月氏。
终于,他们进入了那片朝思暮想的神奇的未知地带,那便是西域。
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提出联盟,但大月氏的新王因土地肥沃,国家安宁,已经不再想复仇。
加之,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
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
元朔元年(前128年),张骞决定动身返国。
归途中,他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
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
。
从莎车,经于阗、鄯善,进入羌人地区。
但出乎意料,羌人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
这一次,张骞又被拘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共出使13年,一百多人的使团队伍最后只剩下两个人生还。
张骞这次远征,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及。
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
自此,不仅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仅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
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初步了解到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许多情况。
回长安后,汉武帝热烈欢迎张骞归来。
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
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
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汉武帝这才知道,在汉朝以外,除了周围的“蛮夷”
世界,还有那么多文明的种族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国家。
张骞这次西行,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但使汉武帝第一次知道了西域许多国家的地理、风俗、物产、政治、军事情况,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收获!
张骞还向汉武帝汇报了一个情况:“在大夏时,曾看到中国的邛竹杖和蜀布。
问他们此物何来?大夏人答,我们的商贾从身毒国贩来的。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几千里,面临大海,风俗与大夏同,其地卑湿暑热,百姓骑象作战,臣据此估计,身毒国应离我蜀地不远。
如果从蜀地去身毒,路近,又无寇盗。”
张骞的这个估计大体上是正确的,只是他还不可能了解,在四川和印度之间有比沙漠更难通过的崇山峻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