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言……财货之费,有市本有抚赏,计三镇岁费二十七万,较之乡时户部客饷七十余万,太仆马价十数万,十才二三耳。
到了居正死后,朝政大变,太仆马价内廷日夜借支,宫监佞幸,为所欲为,专以货利导帝,《明史》卷二三五《孟一脉传》说:
居正死,起故官。
疏陈五事:言……数年以来,御用不给,今日取之光禄,明日取之太仆,浮梁之磁,南海之珠,玩好之奇,器用之巧,日新月异。
……锱铢取之,泥沙用之。
不到十年工夫,太仆积银已空;《明史》卷二三三《何选传》:
光禄太仆之帑,括取几空。
但还搜括不已,恣意赏赐,如《明史》卷二三三《张贞观传》所记:
三王并封制下,……采办珠玉珍宝费至三十六万有奇,又取太仆银十万充赏。
中年内外库藏俱竭,力靳内库银不发,且视太仆为内廷正供,廷臣请发款充军费,反被谯责。
万历三十年时:
国用不支,边储告匮,……乞发内库银百万及太仆马价五十万以济边储,复忤旨切责。
(《明史》卷二二〇《赵世卿传》)
万历时代借支太仆寺马价银的情形,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说得很具体:
太仆寺马价隆庆年间积一千余万,万历年间节次兵饷借去九百五十三万。
又大礼大婚光禄寺借去三十八万两。
零星宴赏之借不与焉。
至四十二年老库仅存八万两。
每年岁入九十八万余两,随收随放支,各边年例之用尚不足,且有边功不时之赏,其空虚乃尔,真可寒心。
明神宗贪财好货,至为御史所讥笑,如《明史》卷二三四《雒于仁传》所载四箴,其一即为戒贪财:
十七年……献四箴。
……传索帑金,括取币帛,甚且掠问宦官,有献则已,无则谴怒,李沂之疮痍未平,而张鲸之赀贿复入,此其病在贪财也。
再就嘉靖、隆庆两朝内廷向外库借支情况做一比较,《明史》卷二○六《郑一鹏传》:
嘉靖初……宫中用度日侈,数倍天顺时,一鹏言:今岁灾用诎,往往借支太仓。
《明史》卷二一四《刘体乾传》:
嘉靖二十三年……上奏曰:又闻光禄库金自嘉靖改元至十五年,积至八十万,自二十一年以后,供亿日增,余藏顿尽。
……隆庆初进南京户部尚书……召改北部,诏取太仓银三十万两……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
据此可知嘉、隆时代的借支处只是光禄和太仓,因为那时太仆寺尚未存有大宗马价银,所以无借支的可能。
到隆庆中叶虽曾借支数次,却不如万历十年以后的频数。
穆宗享国不到六年(公元1567—1572),朱衡以隆庆二年九月任工部尚书,刘体乾以隆庆三年二月任户部尚书,刘氏任北尚书后才疏谏取太仓银而不及太仆,则朱衡之谏借支太仆银自必更在三年二月以后。
由此可知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即使借支太仆,其次数绝不甚多,且新例行未久,其借支数目亦不能过大。
到了张居正当国,厉行节俭,足国富民,在这十年中帑藏充盈,无借支之必要,且神宗慑于张氏之威棱,亦无借支之可能。
由此可知《词话》中所指“朝廷爷还问太仆寺借马价银子来使”
必为万历十年以后的事。
《金瓶梅词话》的文本包含有万历十年以后的史实,则其著作的最早时期必在万历十年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