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二西王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琼珮垂藻蕤,雾裾结云裳。

释鸾紫微庭,解衿碧琳堂。

欢宴未及究,晨晖照扶桑。

怅怅一宵促,迟迟别日长。

宋·孝武帝《七夕诗》:白日倾晚照,泫月升初光。

炫炫叶露滴,肃肃庭风扬。

瞻言媚天汉,幽期济河梁。

服箱从奔轺,纨绮阙成章。

解带遽回轸,谁云秋夜长?爱聚双情欵,念离两心伤。

此外宋·谢惠连有《七夕咏牛女诗》,梁·庾肩吾有《七夕诗》《七夕赋》、刘孝威有《咏织女诗》、何逊有《七夕诗》,北齐邢子才有《七夕诗》,杜甫有《牵牛织女诗》,李商隐有《辛未七夕诗》……

由以上所引的我们可以知道牵牛织女的故事,在时间上是从汉晋到南北朝以至隋唐,很普遍为一切人所传说。

如就横的一方面说,则得到一个南北朝的作品最多的数量上的统计,换句话说就是南北朝是这故事传播最广最普遍,在质表两方面,也在这时最后完成的一个时代。

假如我们把中国所有历史上的诗人的作品,把他们的题材拿来统计一下,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说假使一个诗人不曾以牛女的故事为对象而描写过,那是很少有到几乎不可能的事。

每一个人都把他自己的幽郁和想象,冀图在如此美丽的一个故事上发泄,寄托出他自己的内心的感情,造成更美丽更有意义的词句来娱乐自己。

因此这故事便因为各人环境和感情的不同,在文学上被表现的方式亦复衍成各个不同的面貌。

但是在表面上虽然有很大的差异,而它原来的形质和意义却绝未因此而改变,换言之,这故事的永远悲剧式的成分和阴阳性的代表意义是始终被保存着的。

现在,总结以上所叙述的,关于牛女的故事的形成的过程,依顺序列表如下:

1.最初牵牛和织女都是星名,一在天河东,一在天河西。

2.河鼓一名牵牛,吴音讹为黄姑,是主大将军鼓的星,织女星则主瓜果。

3.牛女两星,隔河相望,汉代有牵牛渡河会织女的故事,到渗入了西王母的故事的成分以后便变成织女渡河会牵牛了。

4.由于命名的意义的附会,牵牛渐渐衍变成为牧童,织女成为帝女。

5.由牧童织女的两性标识,产生天帝许婚和废织被罚的故事。

6.由七襄限定牛女的会期在七月,由西王母七月七日降汉宫和当时对七月七日的好尚,西王母和东王公的故事在本质上大体和牛女的故事相同,因之两者自然地结合为一,而把“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

严格地衍变成为一年一度的七月七日的相会。

7.从西王母和东王公的故事中的希有,衍变成牛女故事中的鹊桥相会。

8.在另一方面,间隔牛女的天河,又被附会成客星乘槎和支机石的故事,肯定了牛女的人世化的表面职业。

由于牛女二星的运行和名义,被解释成为牧童织女的恋爱故事,这在以上的引证,我们已经知道这故事是如何为若干年来的文人学士所爱好了。

可是在另一方面,这故事也同样为农民社会所欢迎,理由是牧童织女全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一阶级的缘故。

因为如此,牛郎织女都被形成作具体化人格化的牧童织妇,不能再和原来所继承的东王公和西王母做形式上的调和,而永远分离自成一独立的故事。

在西王母这一方面,经过这一番的融会和分离以后,所留下的残迹是容纳了织女是帝女的传说,甚至在和牛女的故事分开以后,“西王母天帝之女也”

,这一痕迹依旧被永远保存着,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另一章中做详细的说明。

(原载《文学月刊》,第三卷第一期,1932年5月)

(1) 孟康曰:“民传祀西王母之应也。”

(2) 《许迈真人传》作王母第二十七女。

(3) 西王母西方之国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葛先生的一往情深开局签到武当山人仙武帝高门主母穿成豪门女配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邪王嗜宠:无赖小公主上瘾无限灾难生存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外室美妾电竞大神太高冷,想撩!诸世大罗我是大渣男[快穿]从火影开始签到云端的世界I云之星魏武侯电影世界交换师我家野王是国服大佬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王者荣耀:打游戏成世界首富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邪王宠妃:绝色娘亲腹黑宝贝小白骨我快亏成麻瓜了